第131章 惊喜(1/2)
第131章 惊喜
老头终於开口道:“这不是你坚持的嘛,我得实现导演的意图。”
赵坤只能不好意思道:“呢——老爷子,说说您反对的理由唄!”
老头直截了当道:“我觉得闪回不宜太过频繁,而且这里一段固定长镜头拍的很好,没必要插什么闪回。”
老头说话语速很快,看到赵坤思索著不声,忍不住提高音量道:“艺术创作是要考究,但也不能为了考究而考究!”
赵坤之所以迟疑是因为原版中就有一段闪回,但此时听老头这么说,终於点头道:“行,老爷子,听您的。”
这老头叫傅正义,今年六十五岁,可能是目前国內仅存的最老资格的剪辑师。
早在解放前,他就是上海滩有名的剪辑师,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乌鸦和麻雀》都是他剪辑的作品。
解放后,辗转上影厂、长影厂,最后来到了北影厂。
一直以来都是北影厂“第一把剪刀”。
这老头的经歷也颇为坎坷,人道洪流时期就不必说了,好不容易挨到改开,
重拾剪刀,不想因为在外面接私活,被举报,导致没法入党,直到退休一直是厂里的普通一员。
老头平时不爱说话,这大概是老艺术家受到衝击后的通病吧,但只要一进剪辑室,说话又急又快,时常会因各自的理解跟赵坤爭论起来。
一般来说,在当下导演中心制的创作环境中,剪辑师被默认是做纯技术性的辅助工作,导演怎么说,你就怎么剪。但这老头却常常会跟导演说:“你这样不对!”,然后不出意外地爭论起来。
但最后的结果往往却不得不令人服气。
赵坤就曾亲眼见识过老头把七个不同內容的镜头,剪成二十五个短镜头,让本来慢的节奏变的很快,使得剧情更加流畅。
不过老头並不是一味的固执己见,有时在爭论不休的情况下,他也会选择妥协,尊重导演的意见,然后在剪辑中实现导演的想法。
赵坤其实在上辈子就久闻这位老爷子的大名,上大学那会儿,关於剪辑这门课程的两部教材《实用视频剪辑技巧》和《电影电视剪辑学》就是老爷子晚年的著作。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坤才会央求郑老师请这位老法师出山,同时陪在他身边顺便偷学一两手。
“啪啪啪!”
剪辑室的门被敲响。
被打断思路的老头用不耐烦的眼神抬头看向赵坤。
“对不起啊,老爷子!”
赵坤忙抱歉了一声,跑过去开门。
门口站著一根竹竿·—..—呢,管琥。
“导演——”
“,老虎,不是跟你们说过嘛,拍戏的时候叫导演,在学校里叫我赵老师,私下里就隨便你们,叫坤哥也行。”
自从正式入职之后,赵坤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给学生上课,但他很在乎“老师”这个称呼,毕竟自己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大学老师,不是后世烂大街的那种所谓“尊称”。
“哎,赵老师!”
管琥忙应了一声,同时不忘朝屋里的老头喊了一声:“傅叔叔!”
管琥也是北影厂子弟,他老爹管仲祥和傅正义是几十年的老同事了。
“哦对了,什么事儿?”赵坤这时才想起来问。
“红姐来了——“”
“谁?”
“红姐啊,在办公楼门口等您呢。”
“嘿,你小子也不早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