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剪辑(1/2)
第130章 剪辑
铁二区,顾名思义是铁老大的第二家属区,
房子大都是八十年代建的,都是六层的板楼,看起来还挺新。
那位陈叔叔的房子在其中一栋的三楼,一梯四户的格局。
房子不大,进门就是厨房,没有所谓的客厅,中间一条一米多宽的过道,旁边是卫生间。沿著过道往里便是一间房间,南边连著一个阳台。
这是八十年典型的一居室户型的公房。
令赵坤惊喜的是这套房子是新装修的。
当然这年头的装修谈不上有多豪华,但瓷砖、地砖、抽水马桶,包括水池、
厨房台面一应俱全,里面的臥室四白落地,连阳台也是用铝合金窗包裹起来的。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房间里没啥家具,空空荡荡。
不过赵坤並不在乎,毕竟这样的房子在京城,在这种地段是很难得的。
陈叔叔俩口子都是在衙门里做事,本身就不差钱,之前不想把这套房子出租,主要是怕房子被弄得一塌糊涂,但租给赵坤绝对放心。
一则是熟人介绍,二则大学老师和导演身份极为体面,更別提还有上过新闻联播的加持。
赵坤很满意,最后商定了一个每月三百元的房租。这个房租听起来好像很贵,足足比马甸的出租屋贵了十倍,甚至都超过了他一个月的工资了。但物以稀为贵,京城二环內像这种一居室的房子租金基本上都在二百到四百元之间。
既然是熟人介绍的,没有租房协议,也没有押金。赵坤直接去小区门口,位於长安商场边上的农业银行取了点钱,一次性付清一年房租,房东陈叔叔给他打了张收条,並把钥匙给了他。
送走陈叔叔之后,赵晓丁踩著房间地面上铺设的小块木地板,看著四周,不无羡慕道:“这房子真不错,等挣了钱,哥们也租一套。”
这货现在还和父母住在一块儿,他家离这边不远,就在新街口靠近北草场胡同那一带。作为干部家庭,他们家的住房条件还可以。
但年轻人嘛,总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尤其像他们这种搞艺术的,特別需要一个场所和那些热爱艺术的文艺女青年畅谈艺术和人生。
这套房子的建筑面积三十平米不到,但房间的面积还是挺大的,差不多有二十平米左右,一般来说,兼具客厅和臥室的功能。
赵坤大致比划了一下房间的尺寸,在纸上画了一张草图,大床、衣柜、电视柜、书桌、书架等等,都標好相应的尺寸。
赵小丁凑过来看了看,难免感嘆道:“这些家具,再配上电器,估计小一万都打不住。”
相比物质极大丰富的二十一世纪一二十年代,这年头工业品的价格极高。
比如当下流行的一台21时直角平面带遥控器的彩电,俗称“21遥”,国產的如飞跃、快乐、崑崙牌的,售价大致在两千五到三千之间。至於进口的松下、日立之流的售价,更是高达四千以上。
还有就是家具,如今流行各种组合家具,表面光鲜亮丽,內在都是那种木屑板或者是复合板,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且甲醛严重超標。
就这,在市场依旧很畅销,而且价格还贵,动不动就是两三千块一套。
按照赵坤画的那张草图,配齐家具和日用电器,正如赵小丁感嘆的那样,最起码得一万块钱。
如果再加上刚刚付的一年房租,可能就是赵坤三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收入总和幸好他这次及时收到了《黑洞》的收益,要不然还真不敢这个钱。
所以说,想要过好日子,还得拍电影。
至於家具,他没想到外面买。
这两天他在北影厂晃悠,发现偌大的北影厂真的是老態龙钟,背了一千多万的外债不说,全厂还有近两千名职工,每个月连发工资都够呛,更別提什么奖金了。
洗印车间因为其工种的特殊性,常年都很忙,但其他车间基本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怨声载道,居然还有不少干私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