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借鑑(2/2)
大明虽然缺骑兵,但是更缺钱。
於是魔幻的一幕出来了,大明紧缺的骑兵反而被裁撤。
更加离谱的是,大明对这样的失业士兵没有任何的安排。
任由其离开。
这和满清完全不同。
满清掳掠的人要么发配当农奴,要么当矿工,要么乾脆杀了。
满清不会留著一些毫无作用的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活著,给自己製造混乱。
更不会允许具有军事技能的人脱离自己的掌控。
但是大明不同,大明是真的不管李自成这样的士兵。
於是西北流寇成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今后各地衙门捕快、巡检司等兵丁之职位皆可让退伍之人担任。”
“不可让各地隨意任命。”
朱翊钧算是给这些人找个一个兜底的工作。
失业问题引发的造反在大明並不少见。
如正德年间的刘六刘七起义,这在百度上也是所谓的农民起义。
但是这些人就不是什么农民,和农民八竿子打不著。
人家是马户,养马的,他们在大明的生態位比农民高多了,这些人虽然是养马的,但是骑射等本领从小一直练习,盖因大明的骑兵很多就是从这些人中选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大明很缺骑兵,但是让大明扩充骑兵有点不可能。
因为没钱。
所以这些人的存在就很尷尬。
此类马户在永乐年间就因为渴望上进给永乐皇帝联名写信,恳请允许他们参加北伐。
最终朱棣允许他们加入军队。
那会儿的大明有钱。
但是到了明中期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狼多肉少。
养马生態位高,但是难赚钱,偏偏这些马户骑射本领都精通,於是这类群体就开始仗著本领给自己搞副业。
先是偷偷的当响马抢劫,最后是变成贼寇打劫,
再到最后就是梁山伯的绿林好汉,打出旗號造反了。
“这些人必须要纳入体制,在朝廷的掌控之下。”
“要有一个兜底机制,兜住大明的下限,就算日后有万一,这些人不能脱离朝廷的掌控。”
朱翊钧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各地的叛乱多了去了,凭什么西北贼寇就那么厉害。
李自成能入京师,张献忠能入四川。
这些贼寇其他省份就和逛后园一样。
其他地方就没有贼寇吗?
为什么没有成气候的?
就是因为这群人是军人出身。
人家真懂打仗。
所以其他的地方明廷可以轻易的平定。
但是西北的流贼不行。
“让內阁好好商量一番,不管是去当看犯人的牢头,还是去当什么捕头,捕快,看城门,矿场的监工,这些人要给他们一份差事。”
“胥吏制度既然要改革,那么一些特定的职位可以专门分给军队的这些老兵,允许他们报考。”
朱翊钧决定分蛋糕。
“是,皇爷,若是如此,此等人必然对朝廷感激涕零。”
孙德秀很快就理解了皇帝的意思。
他连忙起草詔书,然后让人交给內阁票擬。
內阁。
自冯保死后闹出风波,內阁的气愤就开始古怪起来。
大家对於张四维敬而远之,不过也不是什么泥塑,直接上书皇帝请辞,点出自己在內阁年老多病,眾人体谅他,也不怎么让他票擬。
虽然是一片好意,他心中万分感动,但是人要脸,树要皮,张四维表示自己內心煎熬,不能容忍自己这样户位素餐。
於是决意请辞。
张居正自然巴不得这人赶紧走,但是朱翊钧怎么可能顺了张居正的心思。
支持改革是一回事,让张居正主导朝政是一回事,但是让张居正在內阁乃至朝野一家独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翊钧又不是什么狂热的追星粉丝,怎么可能看著张居正一家独大。
於是让张居正不要太过分,又让张四维自己选几个舍人进来,张四维这个次辅这才摆脱了被人孤立的局面。
或许是因为政务繁忙,又或许是因为张居正也觉得自己最近风头正盛需要低调,总之,张居正难得没有强势一次,继续打压张四维。
不过张四维还是没有放下警惕。
但张四维不知道的是,张居正这些天是真的忙。
一个是辽东战场推进速度的確快。
眾所周知,进攻越远,补给线越长,
补给线越长则需要调动的民夫、使用的民力就越多。
张居正为此焦头烂额,同时,朱翊钧还在不断的搞事情。
虽然朱翊钧没有给他特意添乱,但是张居正总觉得皇帝是故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自己苦心想要推行的一条鞭法被否决,皇帝提出矿税、开矿等事情,各地上报自己当地有矿的消息此起彼伏,张居正一直外派户部官员以及工部官员还有御史前去查看。
以至於朝廷的人手都开始不够用了。
还有关於背吏改革的事情,背吏虽然地位不高,但是负责的事情却相当重要。
皇帝也说开始应该提拔能力高的,少空谈而重实务。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怎么考试呢?
考几门呢?
怎么算成绩,要不要按照科举那样设置数门考试,从童生到秀才。
如果不要,那么怎么分配职位?
收税的和管刑名的考试要一样吗?
除此之外还有肯更和官的等级问题。
皇帝竟然允许司礼监也招收背吏,日后批红之权竟然要交给这群人。
好是好,这群胥吏出身的人对於公文以及地方极为了解,在皇帝手下掌握批红之权总比让宦官掌握要来的好。
但是这就有了一个新问题。
背吏的地位以及品级怎么算?
现在的背吏可不比以往,如果推行新制度,那么背吏也算是有了一套完整的流转体系,各级背吏也算是有上司撑腰,但是话又说回来,改革归改革,改可以。
但是不能倒反天罡啊。
这一个闹不好,各地的官员就要被胥吏给架空了。
这怎么行?
大家寒窗苦读数十年,好不容做官是为了给这些学渣胥吏当傀儡背锅的吗?
为此,张居正在內阁和六部、六科道官商量了数次,谁都不能说服谁。
张居正为此头髮都掉了一把。
“相国,宫里面来人了。”
舍人稟告,张居正只觉得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