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战后格局(1/2)
第398章 战后格局
十分钟过去,八百甲胄骑兵整队完毕,开始发动冲锋。
他们连人带马都包裹在铁甲之中,战马一路小跑,沉重地喘息着,披挂在身躯的甲胄哗啦作响。
在他们身后,是一千多个阵型松散的轻骑兵,这是奥里法斯能够集结的所有骑兵,他计划一举击溃维京援军,彻底打开局面。
“稳住!”维京军官的嘶吼淹没在越来越近的铁蹄雷鸣中。
距离缩短至二百米,维京弓箭手发动射击。
一片乌云骤然从军阵中腾起,尖啸着扑向天空,达到顶点后,又猛地折转向下,落向那片奔腾的钢铁洪流。
箭矢叮叮当当地砸在头盔、扎甲、马铠上,绝大多数无法穿透防御,只有极少数箭矢钻进缝隙。十几匹战马哀鸣着,连人带马摔倒在地,绊倒了身后的同伴。
对于整个冲锋阵型来说,这不过是石块投入河水溅起的一丝水。甲胄骑兵依旧保持较快的速度,以无可阻挡之势撞向维京人的枪刺阵型。
下一刻。
无数矛杆断折,木屑和鲜血四处溅射,前排的甲胄骑兵倒下,后排的同伴填补空缺,他们依靠巨大的质量和速度,一鼓作气撞开枪阵,驱动战马拼命挤进枪阵内部。
维京步兵英勇地战斗,他们用长矛戳刺骑兵的重甲缝隙,或者缺乏防护的马腿,一旦有甲胄骑兵跌落地面,周围的维京人一拥而上,挥舞着铁斧猛砸骑兵的头盔。
后方,弓弩手们早已失去了作用,被迫抽出近战武器加入混战,但他们在重甲骑兵面前显得无比脆弱。短短数分钟,最西侧的一个空心方阵开始崩溃。
上午十点,东罗马主力从东南方向到达战场边缘。从传令兵的叙述中,巴西尔得知前线的形势还不错。
战场西侧,己方的三万两千士兵包围人数只有一半的敌军,胜算颇大。
中部丘陵,四千步兵正在进攻丘陵,轻步兵、重步兵皆有,战况焦灼,预计会僵持很长时间。
巴西尔认为西侧战场和中部丘陵的兵力足够了,假如派遣更多部队,会导致过于拥挤,无法充分展开阵型。
“与其让八万多士兵堆迭在一起,还不如我带领主力从东侧包抄,一举歼灭这些敌军。”
战机稍纵即逝,他不再犹豫,当即下令全军突进。即将绕过丘陵边缘的时候,前方的斥候突然示警!
“什么情况?”
巴西尔吩咐侍从官吹号,临时让部队展开阵型。为了看清前方的动向,他率领小股骑兵脱离军阵,随即瞪大双眼,本能地咒骂道:
“马拉卡!”
由于事先的布置,维京人控制了丘陵的脊线,更早发现东罗马主力的动向。
山地步兵发出旗语提前示警,给维格争取到宝贵的十二分钟。
时间紧迫,维格来不及从容展开阵型,他派出仅剩的一千八百游骑兵,骚扰东罗马军队,拖延敌人的变阵速度。
没过多久,剩余的步兵师相继准备就绪,维格让第一师、第三师从正面进攻,第四师迂回至东侧,防止敌军骑兵冲击左翼。
两个守备团被维格扔到丘陵边缘,守住己方的右翼(西侧),迟滞敌军的进攻。
很快,前线爆发出震天的呐喊声,维格带领直属师、骑兵师缓慢前进,绕过丘陵边缘,发现前方是绵延无际的浩大军阵,数万士兵组成的阵线正在迅速靠拢。敌阵中央,殷红色的拉布兰旗随风飘扬,喻示着东罗马皇帝的所在位置。
嘀~
随着此起彼伏的铜哨声,上万维京步兵端平长矛,对准前方的希腊步兵、意大利民兵,以及各族雇佣兵,发动毁灭性的枪刺冲锋。犹如一股黑潮汹涌而至,瞬间冲乱了东罗马的一线部队。
维格找到托尔嘉,“趁着敌军陷入混乱,你带着所有的四千重骑兵,从东侧冲击他们的右翼,找到巴西尔,俘虏他,或者杀了他。”
“遵命!”
托尔嘉纵马离去,开始筹备接下来的冲锋。
维格的下一道命令发给道格拉斯,让第四师跟在重骑兵后面,顺着缺口涌入敌阵。
担心进攻力度不够,他把仅剩的直属师投入战场,从丘陵边缘迂回,然后进攻希腊人的左翼。
现在,维格身边只有两千禁卫军和四千多个勤杂人员,众人用马车围成一个方形,默默等待这场决战的结果。
十分钟过去,四千重骑兵迂回至战场东侧,托尔嘉分批派出各营的重骑兵,让他们试探性冲击敌军阵型。
最终,他把进攻目标定在意大利民兵的所在区域,仅用一轮冲锋,轻易穿透了民兵布置的枪阵。
随着越来越多的重骑兵和维京步兵涌入缺口,东罗马的右翼出现难以挽回的崩溃,恐慌迅速蔓延,抵达某个临界点后,东罗马的整个军阵开始瓦解。
相对于友军,法兰克残部的作战经验和逃跑经验丰富,无需秃头查理的提醒,麾下的奥尔良伯爵、阿尔弗雷德等指挥官很默契地带领部队跑路,逃往西南方向的亚平宁山脉。
他们不需要跑得过维京骑兵,只求跑得比友军更快。
大势已去,剩余的东罗马军队陆续撤退,东侧战场被维京人阻断,他们的逃亡方向同样是西南。
“别管其他人,跟紧那面深红色旗帜!”托尔嘉召集附近的重骑兵,径直冲向东罗马的拉布兰旗。
没走多远,托尔嘉顺利堵住了上千名瓦兰吉卫士,这群重步兵坚守那面拉布兰旗,旗帜旁边,坐着一个身穿镀金甲胄的身影。
托尔嘉知道瓦兰吉卫队充斥着大量维京人,于是让属下喊话劝降,没有任何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