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双方的战略(2/2)
十月十五日,他召开作战会议,把下一阶段的重点放在北线战场。
“帕多瓦一战,巴尔干联军惨败,境内防御空虚。我打算让三个野战师北上,从波河平原的东北方向进入斯拉沃尼亚。
之后,你们继续向北,与第四师和波西米亚的部队配合,攻占摩拉维亚,让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等国失去作战能力。”
伯劳鸟询问:“南线怎么办?”
维格:“我带领直属师、骑兵师和一些守备团留在意大利,总计四万士兵。东罗马没有火炮,围攻要塞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我预计可以拖到明年夏天。”
会议持续一整夜,众人参考情报系统的信息,拟定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
十月十六日,三个野战师启程北上,沿着熟悉的路线穿越波河平原。
途经帕多瓦,维京大军避开了不久前的战场,远远望去,天边萦绕着大群的渡鸦,附近还有成群结队的野狗,它们眼眸通红,嘴角滴落着腥臭的涎水。
十月末,维京大军到达意大利的东北边境,进入斯拉沃尼亚地区。
当地居民主要是斯拉夫人,他们在公元七世纪迁徙至此,建立了卡兰塔尼亚公国。为了寻求自保,他们选择向法兰克人臣服,接纳了法兰克的封建制度。
总体来看,这片地区生产力较为落后,缺乏石砌防御工事,而且大量的军队丢在帕多瓦,无法阻挡维京人的进攻。
十一月初,维京大军攻占当地首府,指挥层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伯劳鸟:“敌人不堪一击,真正困扰我们的是后勤和天气,我们必须在十二月份降雪之前到达这座城镇。”
他指向地图北方的文多波纳(后来的维也纳),和当前所处位置相隔二百英里(三百公里)。
文多波纳在公元五百年前建城,起初是凯尔特人的领地,后来被罗马人、日耳曼人、阿尔瓦人占领,目前的统治者是一个法兰克伯爵。
城镇的规模不大,但它位于多瑙河南岸。一旦维京大军占据此地,巴伐利亚公爵领的船队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输送粮食和各类物资。
下一步,获得充足的补给和船只,维京大军沿着多瑙河继续向东,攻占德文城堡。
再往后,维京大军向北拐进一条支流,逆流而上,经过一百多公里的航程,最终到达摩拉维亚的核心区——布尔诺。
这条路线是皇帝深思熟虑的成果,指挥层没有异议,依照计划行事。
之后的二十多天,维京大军穿行于丘陵和森林地带,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唯一的麻烦在于二十门青铜炮,严重拖慢了行进速度。
终于,赶在公元872年第一场雪降临之前,维京大军到达文多波纳,经过半小时的炮击和一个小时的巷战,维京人顺利攻占此地。
十二月八日,上游的雷根斯堡一次性拨来上百艘划桨长船,由道格拉斯的次子亲自押运,同时带来摩拉维亚的详细情况。
整个下半年,摩拉维亚仍然处于僵持状态,东部联军闲得无聊,在境内修筑更多的城堡,似乎放弃了进攻的念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