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南下远游见宝瓶(2/2)
偶尔苏尝也会疑惑,小姑娘跟著他走了那么多冤枉路,就不累、不抱怨吗?
可答案从来都是“不”。
想起过去的一幕幕往事,苏尝忍不住的满脸笑意,怎么收敛都还是会笑。
李宝瓶跟著笑了起来,“苏师兄在笑什么?”
苏尝笑道,“就是想起你当年那么小个,跟我一起抓到小金蟹后,飞跑著回家炫耀。
结果被螃蟹夹得满头大汗,也不肯撒手。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佩服。”
李宝瓶破天荒有些难为情,举起手遮住半张脸庞和眼眸,却遮不住笑意。
苏尝从咫尺物当中取出一张小竹椅,递给李宝瓶后,两人一起坐在水边。
苏尝重新提竿,掛饵后再次嫻熟拋竿,转头说道,“要钓鱼的话,鱼竿还有。”
李宝瓶坐在一旁,轻轻摇头,然后抬起两只脚,鞋子敲鞋子,“看著苏师兄钓鱼就好了,上鱼了的话,我帮师兄不要鱼装进鱼篓。”
苏尝那边的青竹椅脚处,有绳线繫著一只入水鱼篓,还用一块大石子压著绳子。
李宝瓶起身蹲在水边,將竹编鱼篓拽出水面,发现里边鱼获不少,都是洪都府这边独有的金色鲤鱼。
不过这些金鲤其实与水仙灵物不沾边,只是瞧著可人。
放了葱姜蒜之后,无论清蒸红烧肯定都很好吃,毕竟苏师兄手艺很好的。
想到这,李宝瓶晃了晃手中鱼篓,偷偷咽了咽口水,小声问道,“苏师兄,烧鱼的佐料,都有带吧。”
苏尝点头笑道,“当然,锅碗飘盆,料酒辣酱油盐醋,白桂皮姜葱蒜,一样不差的。
做甜品的手艺,如今可能比不上你阮秀姐姐了。但论做饭烧菜的手艺,苏师兄这辈子没向谁认输过。”
李宝瓶將鱼篓重新放入水中,轻声问道,“李槐和裴钱去北俱芦洲那边了?”
苏尝点点头,”是啊,小宝瓶想去找他们吗?正好你哥也在那边游歷。”
李宝瓶摇了摇头,笑道,“苏师兄,我知道的,你让李槐他们去北边,是为了保护他们平安,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可我不想跟苏师兄分开啊,苏师兄总是一个人离乡,有时候望月亮,也会很想我们的吧?”
驪珠洞天土生土长的孩子,原本对於离乡一事,最无感触。
反正一辈子都会在那么个地方打转,都谈不上认不认命,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曾经孩子们心目中的最远离別,是阿爷阿爹去了小镇外边的龙窑烧瓷,或是去山里砍柴烧炭,不常见面。
直到洞天坠地,落地生根,成为一处福地,大门一开,从此离散就开始多了。
很多人分开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比如当初的赵繇。
李宝瓶之后又问起李槐学习的情况,听到对方已经好些天没抄书后,就笑道,“如果换成我是学塾先生,就拿几个书上难题考校李槐,等到这傢伙答不出来,就拿戒尺打他屁股。
茅先生就是这么做的。李槐反正打小就皮厚,无所谓的。”
苏尝笑了笑,“路上我让韦太真与裴钱监督他了,他做不到,就让裴钱下手。”
红衣小姑娘心满意足的点点头。
苏尝看了一眼她身后的枣红马,又转头好奇问道,“这会儿怎么没见你配那把祥符?”
李宝瓶回答道,“本来带著的,可总不能时时刻刻拿在手里吧?
挎在腰间,坐著碍事,摘下来横在膝上,又妨碍我画图。
放在脚边吧,更不像话,总不能一坐下就把刀插在旁边地上,那不成劫道的了吗?”
苏尝不禁莞尔一笑,还是那个熟悉的小宝瓶。
她总是有很多古怪的想法,奇怪的问题。
很多外人极其在乎的事情,她就只是个“哦”。
可是很多人根本不在意的事情,她却有很多个“啊”。
当年她曾问齐先生,“天上只有一个真月亮,那人间有多少个假月亮?
河里的、井里的、水缸里的,都得算上。”
齐先生只好说“不知道”,她便追著问“什么时候能知道”。
得到的答案当然依旧只能是“不知道”。
后来苏尝送几个孩子去大隋的路上。
某次篝火旁守夜,她指著不远处的河水问李槐,“一条很长很长的河,上中下游各站一个人,他们总共能从水里看见几个月亮?”
李槐愣是想了大半天,也没答上来。
惹得红衣小姑娘坐在一旁,背靠小竹箱、双臂环胸,连连摇头嘆气。
当苏尝钓上又一尾鲤鱼,把鱼篓塞满之后。
李宝瓶才想起问苏尝接下来去哪里。
苏尝便答道,”去林场那边见见林守一的父亲。”
红衣少女以拳击掌,说道,“那我得换身衣裳,这身在山坡上抓蝴蝶的时候弄的有些脏了。”
其实当年遇到大哥李希圣,就说过她已经不用讲究穿红衣裳的家规了。
只不过李宝瓶后来也一直没想著换。
有些习惯,改了就会一直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