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你是想本宫,还是想念本宫的男人了?(1/2)
第160章 你是想本宫,还是想念本宫的男人了?
少卿,武皇后警了一眼沉默无言的眾人,微微頜首,讚许道:“气势磅礴,
意蕴深刻。这篇《阿房宫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七年前《滕王阁序》横空出世,轰动大唐文坛。本宫记得当时薛卿说过,二十年之內无文章能超过《滕王阁序》,甚至无有可与其比肩者。”
薛元超在一边恭敬道:“微臣是这样说过。”
武皇后淡淡一笑道:“如今这篇可以比肩的文章不就来了吗?相比《滕王阁序》,本宫反倒是更喜欢这篇《阿房宫赋》。”
“太宗在世时曾经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秦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六国,短短十年便分崩离析。正如文中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值此新年之际,杨家令这篇《阿房宫赋》,既是讚美我大唐之强悍盛大,
亦是告诫我大唐应当戒除骄奢淫逸,才能使国力更加强大、昌盛下去。”
“要做到这样,需君臣一心,在其位谋其政,为百姓谋福祉,而不可为自己私慾,贪图享受。这是本宫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尔等亦不可忘。”
她话音刚落,远处便传来数声钟鸣之声。
子时到了。
眾人闻言,纷纷面色肃然,拱手道:“谨遵天后娘娘旨意,吾等绝不敢忘。”
武三思、武承嗣等人闻言面面相,谁也没想到这位杨家令这篇如此明显的讽諫之意的文章都没有让武皇后生气,反而是大加讚颂。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一时间他们也摸不透武皇后的心思了。
宴会便在这篇《阿房宫赋》的尾声之下结束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杨家令在最后来了个大的,但是武皇后却也没有计较,
让不少人心里暗自揣测这位武皇后对杨易的態度以及重新估算太平公主和杨易在朝堂的影响力。
皇宫之外,上官婉儿朝著太平公主微微一礼,隨即带著几个宫女下去。
这位杨家令似乎喝醉了,所以她带著几个宫女扶著这位杨家令出来,已经送到了马车,这后面自然也就不需要她们了。
太平则是继续换看杨易上马车。
不过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显然不是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丫头能够撑得住的,因此便有些摇摇晃晃、颤颤巍巍。
好不容易將杨易扶到了马车上,她刚想站起来,却又被杨易的大手一把带到怀里。
那大手还不老实,在她胸口、臀上狼狠捏了几把,弄得公主殿下气喘吁吁地挣脱出来。再回头看的时候,这人似乎已经睡著了,躺在靠在马车上,眼睛紧闭。
一香之后。
寂静的黑夜之中,马车滴答滴答地行驶在巷道上。
太平端正襟危坐,时不时看一眼杨易。
杨易双目微闔,似乎在闭目养神。
太平轻哼一声:“你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
杨易不作回应,仿佛睡著了。
“再不理本宫,本宫可就咬你了!”
马车內迴荡著公主殿下略带羞恼的声音。
少顷,杨易微微睁开眼,笑眯眯地看著公主殿下。
“殿下以为呢?”
太平起红艷艷的嘴唇,愤愤道。
“本宫觉得你是装的。”
杨易淡淡一笑,打了个哈欠,“是因为今晚微臣做了那篇《阿房宫赋》?”
太平摇了摇头,白皙的俏脸上露出认真之色,“是因为你刚刚扶著你上车的时候,你一直在摸本宫的屁股。”
杨易:“..—·
公主的这话说得他老脸一红,差点没绷住。
太平隨即轻哼一声道:“你今晚怎么无缘无故作那篇《阿房宫赋》?不怕母后生气?”
“天后娘娘胸怀宽广,想必不会在意这些。”杨易靠著马车。
太平微微眉。
“母后未必是不在乎,只是更看重你而已。不过你还没跟我说说为什么你要写这篇《阿房宫赋》,莫非也觉得母后做的不对?”
杨易微微一笑。
公主殿下,似乎並没有看出来自己母后的野心。
当然,事实上能够像他一般能够看到武皇后內心最深刻的野心的,恐怕只有他这么一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
即便是诸如狄仁杰等人,大概也只能看得出来这位武皇后恐怕是想效仿吕后专权。
谁能想到这么一位皇太后想要当皇帝呢?
当然,他也不確定武皇后现在的野心有没有滋生到想要当皇帝的地步,但至少在他看来,当前阶段的武皇后比歷史上的同时期要强悍太多,这其中少不了他的推波助澜。
不过既然李治死了,太平和武皇后这对铁桿同盟未必还能继续同盟下去。
太平不可能跟武皇后一直同盟,因为武皇后將要与之为敌的是所有人。
他这位代表公主殿下的杨家令,这个时候站出来也是释放一个信號,那就是不可能跟武皇后一条路走到黑。
让那些大臣明白,当真正利益发生分歧的时候,太平公主和武皇后很有可能会走到对立的面上,到时候他们就会明白应该支持谁。
若是太平公主一直紧跟武皇后的步伐,到时候武皇后想要露出称帝的野心,
大臣们即便是想要支持,也只会去支持其他的皇子,甚至把已经贬謫到巴州的太子李贤找出来也有可能。
但是如果太平公主一直旗帜鲜明,一旦母女俩因为皇位的事情决裂,局势就有可能像他所希望的那般变化,大臣们会纷纷过来支持太平。
因为在诸多皇子皇女之中,只有太平公主是最有实力、最有威望的。
而虽然她是女子,但是她毕竟姓李,而且比起武皇后这个武氏女登临皇位,
显然支持这位太宗血脉的公主殿下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
当然这些盘算杨易自然现在不会说出来。
他面对公主殿下的疑惑,只是微微一笑道:“微臣虽然是公主殿下的家令,
但是同时也是大唐的官员。身受皇恩,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天后娘娘虽然与公主殿下乃是母女,但是若是因为私人情感而面对错误的事情不去指责更改,那么对於大唐而言,绝非好事。”
“天后娘娘想要改弦更张,將大明宫的门庭改换成万象神宫。一座正殿的更迭所涉及钱財不下成千上万,这笔钱拿出去,无论是抚恤阵亡兵士的家属,又或是补贴偏远地区的穷苦百姓,都能够拯救上百乃至上千个家庭。”
“既如此,又如何能视之不见,若是有朝一日公主殿下成为了这个帝国的主人,也因此而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微臣一样会劝諫公主殿下。如此才能对得起公主殿下、二圣对微臣的培养与垂青。殿下以为然否?”
太平公主被杨易忽然正经起来的脸色弄得一愣一愣。
她眨了眨眸子,有些迟疑道:“本宫是相信你的话的。不过你能不能先把你放到本宫腿上的手拿开?”
杨易默不作声地將手拿开。
公主殿下的大白腿確实圆润有力,摸起来很柔软又很舒服。
太平轻咳一声。
“这——这么说来,你......你说的也有些道理,这乾元殿又不是不能用,
確实也没有什么必要要换一个新的宫殿,那什么武承嗣、武三思就是个弄臣,半点本事没有,就知道討好母后,回头......回头本宫劝诫母后將他们赶走—
公主殿下的心有些乱了,话都组织得有些不利索了。
被这廝摸过的地方好似触了电一样火辣滚烫,她感觉杨易是越来越放肆了,
搞不好自己哪一天等不到成功那一天,便宜都让他占光了。
公主殿下脑袋里思绪搅乱,心里乱糟糟的,也没有什么心思再去问母后的事情了。
过了两日,关於乾元殿改造成万象神宫的事情便被终止。此事本已经做好了计划,甚至还请来了前来设计的工匠,但是却又被否决了。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因这事也直接被武皇后从工部调到了吏部。
这事情虽然颇为隱蔽,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察觉到了。
不少人对这位杨家令的看法渐渐有了新的变化。
能够让武皇后为之改变命令的人,放眼整个大唐也不多见。
而这位杨家令似乎所做之事皆利於大唐,又跟隨著公主殿下这位皇室正统,
让不少忠於大唐的老臣们心里感觉有几分亲近起来。
当然这种变化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明面上长安是没有什么动静。
过了几日,长安城里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
开春的恩科距离举行也就不到半个月了。哪怕是临近元宵节,大部分人也都没什么心思了。
商人们纷纷在这个时候开始准备科举所用到的笔墨纸砚,到时候卖个好价钱。
这时候卖给科举考试的东西最好卖了,隨隨便便扯个什么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的吉祥意思,保准有大把的考生乐意买单。
包括那些流动的小贩们也是打算在考场附近卖一些生活所需的必备品,包括被子,毯子之类的东西。
现今开春还是有一些寒冷的,有一些粗心的考生往往会忘了带上这些东西。
提个几倍价格,那些清澈愚蠢的考生也只能咬牙买下来。
长安城內,朱雀大道旁边斜方巷子里的酒馆內。
姚崇、宋景、张说、贺知章等人坐在一起。这些日子他们感情渐深,尤其是经过西市那件事之后,四人更是互为知己。
“听说此次恩科,乃是太平公主殿下和杨家令亲自坐镇。听说杨家令给天后提出了一些关於科举的改革,就是不知道此次恩科与往日又有怎样的不同了....”
贺知章说著自己刚刚打听来的消息。
四人坐在桌子上吃最后一顿饭,吃完这顿饭他们就要进考场了。
张说年纪最小,还不满十六岁,脸色通红,振奋道:“杨家令前几日那篇《阿房宫赋》你们都看了吧?这篇《阿房宫赋》简直是鞭辟入里,集文赋、散文精髓之大成者。我昨晚琢磨这篇文赋,琢磨了半夜都睡不著,只觉得一辈子也写不出这等绝顶文章。”
“此次杨家令坐镇科考,若是能够给科举带来一些新的变化,那是最好不过,吾等能够参加此届科举当真是十分荣幸。”
姚崇、宋景等人闻言纷纷頜首,眸中也闪过敬佩之色。
他们不仅敬佩这位杨家令的文采,更敬佩这位杨家令敢当眾讽諫那位权势浮天的武皇后,正是文人风骨的最高体现。
宋景微微额首。
“不管如何,吾等都將全力以赴。希望之后发放的榜单能够见到诸位兄台的名字。只有成为大唐的官员,登临朝堂,咱们才有机会再见到这位杨家令。”
其余三人心里纷纷一震。
杨易跟他们年龄相近,却功劳赫赫,威震天下,正是他们想像中的自己。
说不崇拜那是假的,如果能够入朝为官,与自己的偶像一起工作,那简直是人生一大快事,当下几人纷纷颇有动力。
半日之后,考生纷纷入场。
姚崇、宋景、张说、贺知章等人也不例外,在长安的责院外排起长长的队伍不少考生已经敏锐察觉到此次的恩科似乎与之前的科举並不相同。
科举是隋朝到现在太宗皇帝沿用下来,其实都颇为简单,只是將各地考生聚集在一起考试,其考试制度本身是创新的,但是在於规章方面確实没有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但是此次恩科已经让不少多次科举的老油条察觉到有一些不对劲了。
高墙大院的威严的圆形拱门外,眾多考生排队等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