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公主提靴,天后磨墨!(2/2)
“在下久闻魏国公颇有才学,不如这宴会最后迎接新年,就由魏国公贺诗一首,以此庆贺今年我大唐不斐功绩,三才子贺新年,日后必然传为佳话。”
眾人一愣,目光纷纷落在了杨易身上,眼神有些古怪。
他们谁也没想到武承嗣最后会提出来让杨易为宴会收尾。
一般而言,这元日大朝会结束之后,最后由皇帝或者天后说两句话便算今天就结束了。
不过武承嗣的这句话说出来倒也不算错,毕竟前面有两位弘文馆的学士献诗,而杨易在大唐又素来有麒麟之才的称呼,这还是先帝对杨易的爱称呢。
眼下这一年结束,让杨易来做个收尾,倒也的確是一时佳话。
当然也不乏有一部分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毕竟这位杨家令今年可谓是春风得意,年纪轻轻就走到如此高位,要是没有人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倒也想看看这位杨家令的才能如何?要是能看看笑话,那也是十分不错武皇后也是一愣,没想到武承嗣会把话题牵引到杨易身上。
她警了一眼武承嗣,眼神平静深邃,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武承嗣心里有些发虚。
他感觉到气氛有些微妙的变化,顿时有些后悔起来。
他敢对天发誓,他请杨易来为宴会以及今年收尾绝对是出自善意,也是一种示好。
毕竟谁都知道这位杨家令才华横溢,想必作一首诗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让其最后为宴会收尾压轴,绝对是展现自己才能,表现自己的大好事。
他主动提出来將这个机会送给杨易出风头,也是有意地去示好,但是现在看来怎么感觉气氛有些不大对劲?
殿內眾人各有心思,似笑非笑的在武承嗣和杨易身上打转,其中不乏恶意和嘲讽,狄仁杰也是一证,若有所思地看向杨易。
唯有杨炯和宋之问两人颇为惊喜。
他们两个初露头角的新人如果能够跟这位大名鼎鼎的杨家令一起传位一时佳话,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大有神益。
杨易也是微微一证,有些莫名其妙地警了一眼此时已经汗流瀆背的武承嗣。
他其实也有一些纳闷,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刚刚受到武皇后信任的武家子弟会突然提到自己。
旁边的太平警了一眼杨易。
“怎么样?你行不行?不行的话我就替你把它回了。”
公主殿下自然不知道这话对於男人的攻击性,语气中还透露著关心之色。
杨易眉心隱隱跳了跳,朝公主殿下微微一笑。
“行,男人怎么能不行?”
太平一证,腮帮子微微鼓起,总感觉这斯这话有些意味深长。
她撇嫩嘴,嘀咕了儿句登徒子之类。
武皇后看向嘀嘀咕咕的两人,微微一笑,目光和蔼。
“子安,你意下如何呢?”
杨易拱了拱手,俊俏的脸上浮现一抹酒意的红晕。
“微臣不胜酒力,有些微,若是作的文章普通,还请天后娘娘恕罪。”
武皇后淡淡一笑。
“贺词本是喜事,你不要有压力。”
周围眾人面面相。
这位杨家令在天后娘娘的面前,还真是得宠啊。
武承嗣、武三思,心里颇为嫉妒。
他们若是能有杨易这般在武皇后面前的地位,那做梦都能笑醒。
眾目之下,杨易跟跟跪跪的起身,刚走一步,脚崴了一下。
杨易眉头微微一皱,低头看了一眼,竟是脚底下的长靴因为久坐,略微滑落,他刚刚站起来的时候便是脚后跟后移,踩到靴子后面了。
他略一思索,刚想要蹲下来,將靴子提好,便见到旁边坐著的公主殿下忽然伸出雪白的玉手,將他的靴子口边捏住,微微上提,滑下去的皮靴便一下子绷直,他的脚边顺理成章的踩到底,到一个合適的位置。
杨易一证,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太平。
这位公主殿下面无表情,似乎只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不过耳根的红润却是出卖了她內心的羞报。
殿內眾人面面相,目瞪口呆。
一般而言,就算是娶了公主,成为附马,也得不到公主这么细致的对待。
毕竟公主为君,当然不可能伺候駙马。
但是这位杨家令却是不一样,如太平公主这般如此有权势的公主居然捨得拉下脸当著文武百官的面,给自己的情郎提鞋子,实在是从未见过。
远处坐著的薛仁贵等人颇为感慨。
“杨老弟真是吾等男人的榜样。”
旁边的李文总,程务挺等人连连点头,颇为羡慕。
自立国以来,娶大唐公主的功臣不在少数,但是能够让公主心甘情愿的这么低声下气的,杨易还是第一人。
要知道,大唐的公主那可是一等一的难搞。
君不见之前的高阳公主,那可是附马噩梦。
当初的高阳公主跟如今的太平公主殿下比起来,权势地位上那又差远了。
但是如此有权势的太平公主却能够为杨易提靴子,足以可见杨易的本事。
男人有没有本事,看他搞定的女人质量高不高就能看出来了。
眾人均是对这位杨家令生出一丝敬意。
便是狄仁杰心情糟糕之余,也有些懵。
武皇后挑了挑眉,嘴角扯了扯,似笑非笑。
杨易警了一眼公主殿下,微微一笑,旋即径直走到旁边的桌子边。
杨炯,宋之问连忙欠身往后退了几步,让给杨易位置。
杨易捏著笔,蘸了蘸墨,轻轻一笑,旋即落笔。
从系统中得来的瘦金体书法真意传承,让他对书法的造诣已经达到了一流书法家的地步,绝不逊色於当代的书法大师,只是隨便勾勒几笔,纤细刚劲,峻利硬朗的字体便跃然纸上,让不远处的杨炯、宋之问看的呆住。
他们虽然是在这殿上颇为卑微,但是內心中也是有著骄傲的,毕竟他们也是从小就是神童,在讚誉中长大,诗词歌赋均是极为出挑,书法也不例外。
但是他们现在只是远远看上一眼,便被杨易的这一手纤细刚硬,冷峻优雅的字体给震住了。
这是自成一派的宗师笔法。
两人目瞪口呆。
薛元超有些奇怪两人的反应,但是碍於身份,年纪,当然不可能趴过去看,
只是有些好奇的站在远处。
少顷。
杨易眉头微微一凝,在砚上又沾了沾墨水。
不多时。
似乎墨又乾涸了,他再度沾了沾墨汁。
眾人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刚刚磨好的墨歷经宋之问、杨炯到现在,过了不少时间,在如此寒冷的气候,墨中的胶会变得更加黏稠。
对於普通人而言,这点粘稠不算什么。
但是对於顶级的书法大师而言,稍许的迟滯,都会影响最终字体的美感。
薛元超眉头一紧,犹豫了一会,便准备去给杨易磨墨。
他刚踏出一步,耳畔便传来武皇后威严冷艷的声音。
“本宫来吧。”
薛元超一愣,旋即反应过来这是谁的声音。
一道身影从身边掠过。
他眸子一缩,呆滯的看著身边走过的武皇后,脑袋一片空白。
这......这......这杨易有何本事,能够让天后娘娘亲自磨墨?
殿內眾人见到武皇后走下来,也是有些奇怪。
直到这位天后娘娘走到桌边,拿起墨锭轻轻磨动,眾人纷纷倒吸一口冷气,
面露然,差点惊掉自己的眼球。
天后亲自磨墨?
这杨易得多大面子啊?
武承嗣、武三思心里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这杨易何德何能!
居然让这位天后亲自磨墨,这可谓是天大的荣幸。
薛仁贵、狄仁杰等人也是愣住,看向杨易的眼中只有惊和敬佩。
太平公主一愣,有些嘀咕。
她本来想要去磨墨的,结果被母后抢先一步。
杨易也是一证,不过也只是微微一笑,旋即便將精力全神贯注在自己的文章上,大成的瘦金体让他融会贯通,写字简直是一种享受。
片刻后。
杨易停笔,鬆了口气,將笔架在一边。
旁边眾人心里一凛,顿时打起精神来。
他们在远处看杨易写了这么久,也知道这位杨家令绝不会是写诗词这么简单,说不定是文,也有可能是文赋、律赋一类的赋文,就是不知道这位杨家令的文采如何,不少人心里期待起来。
眾目之下,旁边的薛元超上前一步,將那文章拿到手中,微微一笑,看了一眼,正准备朗诵。
“六王毕,四海......
忽然。
他声音戛然而止,脸色一凝,目结舌,眸中隱有震撼,似乎被这篇文章给惊住了。
薛元超眉头微微起,沉浸进去。
好一会儿。
这位尚书僕射猛的抬头,有些愣然的看了一眼杨易,面色说不出的古怪,却又没有再朗诵了。
眾人被这位薛尚书的反应弄得一愣一愣,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武皇后挑了挑眉,走上前將薛元超手中的手稿拿走,仔细看了几眼,似笑非笑的警了一眼打著哈欠,似乎酒意上涌,要睡过去的杨易,威严冷艷的声音迴荡在殿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驪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鉤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眾人闻言,均是面色肃然,眸中闪过震撼,
好的文章光是听一段就能听出来了,杨易的这篇文赋绝对是绝顶之姿。
没想到这位杨家令写文章也是一把好手,难怪薛元超刚刚那副表情。
杨炯和宋之问的那诗词在这篇文章面前,顿时索然无味。
不过隨著武皇后的声音继续念诵下去,眾人的脸色也是愈发惊。
狄仁杰目光复杂的看著杨易,有些惊讶。
杨老弟这是.....
杨炯、宋之问面色复杂,这文章写的,对他们而言,简直是个恐怖故事。
还一时佳话?可千万不要因为这文章把他们也笑牵连了。
武承嗣、武三艺一脸懵逼。
这人疯了?
太平捧著脸,直勾勾的盯著杨易,峦了乌黑透亮的眸子,抿了抿唇。
这傢伙的文采还是那么好。
片刻后。
...鸣呼!灭六免者六免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免各爱其人,父足以拒秦;使秦復爱六免之人,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武皇后的声音落下,空荡荡的大不內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保持沉默,目光复杂的看著杨易。
而这位站在权力巔峰的天后娘娘只是嘴角微翘,付容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