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香警正治部(1/2)
第167章 香警正治部
1928年6月30日上午九时,一群热爱无线电人士在收音机旁边,满怀兴奋期待香江第一个广播电台诞生。
无线电广播在当时来说,仍然是新事物,因国广播公司bbc才不过成立了短短6年。香江市民要享受用广播节目,每年需缴交4元“广播接收许可证”费用。
1928年的香江无线电广播只有英语节目播出,每天只广播2小时。至6年后的1934年,
才有中文节目(广东话)播出。
1952年开始,“广播接收许可证”费用已由起先的4元增加至港纸20,而且是要用户到邮政局缴纳费用。
六十年代,香江电台也开始立体声广播,听眾数目激增。
而且原子粒收音机日渐流行,体积缩小到以前的几十分之一,由一家一台演变成一人一台,拿著就能移动。
收音机器太多导致信號驳杂,收音机是否有证,核查起来极不方便。
当然,电台亦充分发挥在紧急时期的资讯功能,1962年超级颱风温黛挟无比破坏力袭港,香江电台每隔15分钟报导最新风向,將人命財產损失降至最低。
1967年,当局发出收音机牌照共13万5千多个,但估计收音机用户超过60万,由於执行检举困难,是年起索性取消收音机要领牌照制度。
隨著收听广播无须领牌,从此街道上就不见了那些绿色的电信追踪车的踪影了。
哎,怎么把这个忘记了,电晶体收音机是香江电子產业中第一个登场的小伙伴,將来还想著发展电子游戏事业赚大钱呢,居然忘记了。
说实话,真不能怪吴广毅没关注电子类產品。因为他无聊时看过几次电视,却发现他更无聊了,还不如看书、看报之类。
这个时代的香江明星,真是没有意思,还是把旧沪海那一套带到香江,盘著高高的头髮,或者烫著大波浪,身著旗袍服饰,妖嬈造作,装模作样,特別艷俗。
明明就是刚20出头的女星,打扮得就像30多岁。影院里戏剧片多於时尚片,路人走过都会哼著黄梅调,想来市场环境就是需要这样。
一直以来,真正有消费能力的那群人的审美,是决定市场的关键。
如果想要发生改变的话,应该还得几年,香江本土新生代明星的诞生,才更加的时尚现代化。
吴广毅驾驶著车辆,缓缓驶进七姊妹道。
熄灭了灯光,解开安全带,和徐纳琰在车里耳鬢廝磨了好一阵。
这人也奇怪,没下过口吧,就这样也满足了。如果已经是同赴巫山之后就感得还不够,远远没尽兴。
徐纳琰嬉笑著拉出广毅深入的右手,在家门口这个样子,被熟人看见还要不要活了,
又不是没钱开房,自家也有房子住!家门口稍微意思一下就得了。
隨著徐纳琰推开车门,铁门內里传来张妈的声音:“是吴先生吗?少爷留话了,如果您来了就请进来一下。”
“哦,好的,张妈,我和纳琰一起进来。”吴广毅赶紧回应一声,下车关门,和纳琰一起进屋。
现在的香江没什么夜生活,或者是说,吴广毅不习惯什么夜生活。九点多已经算是晚的了,徐耀阳还在客厅打电话。
“这么晚电话还这么多,跟谁在煲电话粥啊?”
吴广毅向著纳琰挥挥手,让她自己去洗澡,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徐耀阳的旁边。
“都是公事!时差不知道吗?这时间点有的地方是上午,有的地方是下午。为了你这老板我是尽心尽力了!”
徐耀阳掛上电话,看向厂毅,满是鄙夷。
“恭喜你,阳哥。我可是听纳琰说了,童家答应你们月底订婚了,伯伯阿姨在帮你算日子,找酒店吧。”
“嘿嘿嘿”
徐耀阳也有点不好意思。
“都是长辈们的意思,虽然坚平没有反对,但我觉得似乎进展快了点。”
“你別得了便宜还卖乖,你还想另外再找一个?”
吴广毅撇撇嘴,猛地靠近轻轻问道。
“怎么会,怎么会,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不知道徐耀阳在沪海是不是只想著玩耍,没有关注过男女之情,说起这事就像个十来岁的男孩子。
“阳哥,我爸那边的太国粮油都准备好了。每个人元旦是20斤大米2升油,春节是20
斤大米加各类罐头,差不多共计50元的福利吧。明天开始可以拉货了。”
吴荫善已经通知他,粮食已经分装好了,隨时可取。他准备明天下发通知,人人有份,按公司人数再加点损耗数量分配。
“喷喷喷,你这福利也太好了,年底还有双薪。要知道其他拆船厂也就1百元工资,
其他什么都没有。”
“你知道,我们也不靠这个赚钱。员工过得太困难,我也看不下去。”
“好啦好啦,知道你是个道士,做不了黑心资本家。明天陪我去拆船厂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