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发家產业(2/2)
“去年我家盈利是300万出个头,纺织业前三的。”徐耀伟插了一句。
“纺织和成衣潜力还很大,却是群雄逐鹿的局面,而且这两个產业需要一直更新机器,否则会跟不上新技术,逐渐没落的。”
“嗯,我先看看香江市场,等爷爷和我爸来了之后再决定做什么行业。”
吴广毅伸手从茶几上把茶杯端了起来,眼角瞟到旁边报纸上有船王童兆荣嘲笑鲍余刚“那算什么船东”之类的小道新闻。
“家里没人做航运吧?”
吴广毅上辈子看到一条新闻《苏伊士运河停航8天,上一次停航竟然8年》,忍不住好奇点开进去。
脑子里就多了点无用的知识,知道了1967年年中將因为中东战爭15条船被关在了苏伊士运河中段8年的事情。
知道了五九年到六一年是海运小寒冬,大量船舶报废待拆。如果家里有人做航运,现在就是最好的造大船的机会。
“没有。”徐耀伟顺口接上。
“哦,没有就算了,没事,隨口问的。”吴广毅也不在乎,世界上的钱那么多,这个行业不赚钱,赚其他唄,分身乏术啊。
“哎,广毅,你肯定不会无缘无故问这话,有什么消息或者想法说出来听听,说不定对我们就是重要的消息。”
徐耀阳感受过吴广毅的神奇,对他的一点动静就特別关注,一把拉住他的手,一定想听。
吴广毅赶紧地把手缩回来,说话就说话,动不动就拉手,又不是女的,太噁心人了。抬头看去,徐希直和徐耀伟的样子也想听听。
“我10岁左右的时候,晚上睡觉时总有人在我耳边窃窃私语,小孩子根本不想听,只想睡觉。但同一件事被迫听多了,也就记住了。”
听到吴广毅在讲故事,大厅的男女们都有了兴趣,纷纷围坐在周围。广毅见到那么多人捧场,编故事也更圆滑了。
“有个声音说,他的船被困在苏伊士运河已经快8年了,该死的中东战爭,把他的一切都毁了,他祈求上帝帮助他,早日运河开通。”
“有这么回事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运河还关了8年?”徐耀伟疑惑地问著,看了看徐希直。
“起码到现在为止,没关过那么久。五六年那次苏伊士运河事件关了10天。”徐希直肯定地说。
“別打岔,让广毅从头说。”汪秀芬狠狠地盯著他们父子两个。
吴广毅笑了,“別急,我慢慢从头说。”
“这人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就用他来代替。以前是做货运代理的,五九年的时候海运业务紧缩,世界各大港口停满了二手船,等待人去挑选。”
“当时一艘万吨货轮的价格可能只需要六万美金,还能给你贷款四万美金。当然,这些船年龄相当的老,能不能跑就全靠运气和水平了。”
“他买了几艘自由轮,这种四十年代下水的船经过仔细保养,居然开到70年代中期。五七年的时候问价还是80万米刀,五九年时20万以下就能买到了。”
“他很讚赏香江人的眼光和见识,认为在整个世界都是顶尖的。当时香江人几乎和他同时发现这个商机,从这些港口购船回来拆卸,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大產业。”
“香江公司派人去大量购买船只,好一点的就拿来进行出租和运营,差一点的就直接拆卸卖废钢。”
“巔峰时期有两百家拆船厂,聘请工人几千人。欧美听说香江的拆船业发达后,將报废的军舰、航母都纷纷开到香江,交给拆船厂进行拆卸。”
“结果拆船在香江火起来也就罢了,但东南亚的商人也看到拆船业的赚钱,於是纷纷加入。这样一来,就拉高了二手船的价格,到最后已经无利可图。”
“他的船也开到香江运营,因为船员费用和船上环境的容忍度,亚洲船员都是最有性价比的。”
“他熬过了3年的小寒冬,世界船运业务也渐渐恢復。直到七六年的年中,他的船航行在苏伊士运河里,结果中东战爭爆发,被堵在里面了。”
“在运河的中段宽阔的河面,有15艘船一起被堵住,直到整八年后才恢復继续通航,那时他已经破產了。”
“最后一次听到说运河通航以后,我也就再没听过声音了。好了,运河的故事听完了,大家有什么想法?”
吴广毅说完,眼光往四周一转,所有人的神色仿佛被复製粘贴一般,眼睛睁大,嘴巴微张,徐希直一家的神色更夸张点。
“娘希匹,娘希匹。”徐耀阳激动地右拳击打著左手掌,结果被他妈蒋雅洁“啪”地给他头上来了个大巴掌。
“哈哈哈哈”哄堂大笑。
徐希直也很激动,坐直了身子:“来,大家把细节按顺序捋一下,纳琰去拿纸笔写下来,广毅做补充。”
纳琰能参与这件事觉得很激动,匆匆忙忙地拿了纸笔坐在旁边记录。
徐希直直接拍板,无论徐家在海运事业中投入多少,广毅总有两成的乾股。无需出资,享受同等股东权利。
“写纳琰名字吧,和给我一样。”广毅把手伸过去,握住纳琰的小手,纳琰感到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