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出名之后,遇到的都是好人(1/2)
第175章 出名之后,遇到的都是好人
大关军镇,城墙之上。
太平河上络绎不绝的船只商队,两岸不断拔地而起的建筑摊贩,以大关为中心,沿河一带,显然已经成了丹徒最热闹、最繁忙的商业中心。
就是缺少桥樑,导致交通不便,使得隔不远就停著渡船。
“怎么这么多船堵在渡口?”
“镇使,韩大家的诗相传甚广,再加上您智退张子良,拯救浙西道,现在的大关,已然成了浙西道最炙手可热之地,军镇门口挤满了要来做生意的、想参军的、想做工的,您看那几艘船,有两艘是从韩刺史的袁州过来的,一艘装满石炭,还有一艘都是他赎买回来的年轻人。”
邱大伟指看远处的船只一一介绍道。
秦淮点点头,看来韩愈已经找到了他诗中描述的煤矿產地。
“还有一艘是句容县县令陈以升送过来的,他知道我们需要死鱼烂虾肥之后,每个月都会给我们送来一船,我们硝石田的面积已经扩了一倍有余。”
“他应该不要钱吧?”
“不要钱的,若不是您,他的句容早就被张子良占了,哪里还敢跟您要钱。”
“还有两艘,是常州过来的船只,一艘都是铁矿石,还有一艘,是水泥。”
说到这里,邱大伟迟疑了一下,问道:
“镇使,这水泥是不是张修集製作的?”
“不错,我教他的。”
“他在那边,还好吗?”
“挺好的,当初我是故意开除他的。”
“哈,当时看到您找到了跟锡山冶矿一样的石炭销路,我们就回过味来了。”
秦淮笑笑,对著另一侧的杨潜说道:
“杨匠,水泥来了,你儘快熟悉一下它的用法,可以先在军镇里面铺路测试,等你明白了它的好用之处,再结合铁质筋骨,桥樑就可以建起来了。”
杨潜点点头,道:
“镇使,这个水泥如果真的如您所说的这么神奇,那桥基、桥墩、桥面都可以用水泥为基、铁条为骨,桥樑营建的难度將会大减。”
秦淮頜首,递过来一张图纸:
“这是铁骨水泥拱桥的施工图纸,先建一个简单一点的,让大傢伙通行畅快一些,爭取一个月建好。”
杨潜又问道:
“镇使,大关渡口现在来看,有些太小了,停泊的船只太少,很容易拥堵,是否也要扩建?”
还不等秦淮开口,邱大伟连忙补充道“镇使,现在各地蜂拥而来的民夫越来越多,人手问题已经不足为虑。”
“既然如此,那就扩。”
隨即,他朝看另一侧的李严问道:
“都尉,现在还觉得我这个军镇大吗?不知道当时是谁一直嫌大不让建的?”
听看秦淮的调侃,李严有些顏,自嘲道:
“我乃营巢燕雀,又怎知镇使鯤鹏之志。”
一旁的杨潜及时接上:
“我乃凿木匠夫,岂能测镇使巧工之思。”
二人一唱一和,邱大伟见状,也想说些什么,可是嘴张了半天,也没说出来,最后出几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