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关军镇现状盘点(2/2)
这就是秦淮目前所有的钱了。
再说物,目前大关拥有军镇一座,里面一应营房建筑都已初具规模,当然,如果从200人扩充到500人,还是要继续建设才行。
军镇里面最大的固定资產,当属炼铁场,在李杨的帮助下,每月可以从徐州进煤炭3
万斤,除此之外,他还利用锡山冶矿的关係,开闢了淮南道2万斤的煤炭来源。
5万斤的煤炭,有3万斤用来冶铁,剩余的用来烧砖。
煤炭来源问题初步解决,只不过这个燃料是越多越好,后面秦淮要弄石灰水泥、要冶炼其他金属,燃料都是重中之重。
现在当务之急是铁矿,他最初找到的铁矿区,倒不是说没有矿石了,主要是现在的开採难度比以前高多了,尤其是一下雨,矿坑里都是水,导致採集速度跟不上冶炼速度。
李杨这傢伙当初说好的帮助运铁矿过来,到现在也没送过来,想来也是想著吊一吊秦淮,避免他光拿好处不干活。
最后再说人,提到人这个问题,秦淮不自觉挠了挠头。
之所以放到最后才说,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反而是最让秦淮头疼的。
军人这块,目前的配置是50火枪队,100弓弩手,50拍杆军,基本全是远程火力,虽然他有了除去润州城之外的地方专决之权,但是基本上也就崔夏这些久经沙场的几十人可以用来外出巡弋。
兵员配备不合理,且兵源严重不足。
匠人、牙人和民夫,加起来也才一千出头,基本上人人都有分工。
江南这块,近些年来因为战事少,人口增加不少,像丹徒这个县,就算是大县了,但是总共户数也就一万多,七万余人。
再大一点的,像是苏州吴县、杭州钱塘县,有差不多2万户,总人口约十万,这已经是最大的县了。
很多小县也就两三万人口。
在生產力极不发达的年代,唯一能產出效益的,只有人这一个群体。
任何封建王朝的国策,除了打仗,都是要把人赶去种地,哪怕是无產无业的人,也有个佃户的出路。甚至对於流民,王朝的主流安置方案也是让他们开垦荒地,耕田自给。
就是怕粮食不够吃,动摇整个王朝的根基。
目前的秦淮,很难绕过这个深入人心的基本国策,广招人手为他干活。
只有提高粮食的產量和生產效率,才能把人从地里面解放出来,才能进一步转化为工人、匠人。
所以,现在影响秦淮扩张的最大肘,不是燃料、不是矿石,而是人,足够可用的人。
合上《大关军镇录》,秦淮长长舒了一口气。
“来人,备马!”
“北固山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