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秦淮的家底(二)(1/2)
第103章 秦淮的家底(二)
接下来便是轮到邱二光匯报了,他组织下了语言说道:
“秦县令,帐面上的一万贯,我已经用去了一半,主要是採买大量的营建物资,木材、石材、
夯土、砖瓦、绳索、皮革、铜锭、石灰、黏土等,目前首批採买的已经到了,后续的都还在路上。”
秦淮点点头,强调了一下安全问题,並没有多说什么。
这个时代的营建不像现代,既没有大型机械,也没有电气设备,牙人们比较少会爬高踩低,所以哪怕是没有安全帽这种保护用品,也很少出现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大多是搬砖砸到脚、扭到腰这种常见的安全问题。
在杨潜匯报之前,秦淮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二光,淮南那个事情,怎么样了?”
“已经在接洽中了,有希望谈成。”
“哦,什么结果?”
“每半个月送石炭一万斤。”
秦淮听到这个数字,开心地露出了笑容。
上次赵新章算计他,想帮他弟弟赵瞬臣的锡山冶场挖大关炼铁场的墙角,秦淮顺水推舟,將张修集“除名”。
不日,他便知道了锡山冶场的煤炭来源,淮南道。
锡山冶场虽然没有用煤炭炼铁的技术,但是场內有烧制石灰的业务,所以也需要大量的煤炭。
淮南歷来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煤炭重镇,此时的主政官乃是淮南道节度使李夷简,李氏唐朝的宗亲,属於全力维护唐朝统治的地方官僚。
浙西道並非藩镇割据之地,所以与淮南道的关係不错,秦淮买淮南道的煤炭为浙西冶炼,问题应该不大,至少不会像徐州武寧军那么难搞。
按照他的吩咐,刘资备此时应该就在淮南,正在帮他搞定从淮南到丹徒的煤炭採买及运输事宜如果洽谈顺利,以淮河→通济渠→邢沟→长江→润州这条水运线路的通畅程度,半月一趟,他就可以实现燃料的初步自由,至少满足大关的需要,是绰绰有余。
届时,大关军镇,冶火不绝,铁石盈仓。
铸兵锻甲、烽燧战车、箭楼城,尽化金石之用。
一座铁铸之城,必將巍然耸立。
神思良久,秦淮呷了一口茶,看向杨潜说道:
“杨潜,你这边天工营的工作,我都悉数掌握,你只需要匯报一下三坊的情况即可。”
天工营不管是酒精还是蒜精,还有他之前让杨校之磨出来的望远镜,以及最近在秘密提纯的硝石,都属於大关的核心机密,秦淮不想徒生事端,特意吩咐杨潜跳过这段。
“秦县令,铁匠坊目前是蒋干莫在负责,最近因为铁器需求大增,所以增加了很多人手,全职已有25人,临时调配人员有40多人,主要负责燧发枪特別是枪管的製作以及箭簇、盔甲、弩弓等制式铁器。”
“木匠坊主要是我在负责,配合铁匠完成铁木材质的设备营建,还有房屋营建等,全职已有20
人,大都是我以前在城郊干活时带过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