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秦淮的家底(一)(1/2)
第102章 秦淮的家底(一)
秦淮一番总结说完,在场的眾人听得是心神激盪,胸中似团著一口气,要喷薄而出。
在座的,除了李严和刘传之本身就是武將官吏之外,其余的人皆是平民之身,如今全都被授予了『官职”,虽说没有进入吏部的序列,算不得真正的官,但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是早晚的事情,因为他们任职的地方,叫军镇。
这是地方的重要武装力量。
能依附在这样的地方,管他吏部確不確认,都已经是非常显赫的位置了。
只要大关军镇越来越好,越建越大,越建越强。
他们的地位自然会水涨船高。
可以这样说,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此刻完成了身份的蜕变。
从一个任人摆布的奴僕,变成了为自己谋事创业的主人。
为別人打工和为自已打工,是有本质区別的。
只要投入心力建设大关,他们的事业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份『成长型”的事业,
同样的,对於本身就是武將官吏出身的李严、刘传之来说,他们的关注点不在身份的转变,而是秦淮提到的另一句话。
“大关军镇初设,负山扼江,此地乃我等今后能布武江淮之枢机。”
“布武江淮?”
大关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军士不能超过200人的小镇,只是为了保护大关炼铁场而存在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武装,是一个其他势力看都不会看一眼、隨便出手就能轻易灭掉的存在。
结果你现在说,你要“布武江淮”?
且不说多么的狂妄自大,就单单这一句话,就可以给秦淮安上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
不过李严当时听到这句话,明显比其他人反应更大,也更兴奋,虽然在场的人里面,他认识秦淮最晚,但他最早发现秦淮有著不同於一般官吏的抱负。
传统的官吏不会捨得一身別,去凑个十万贯出来,建一个明显不符常规、不合建制的占地几百亩的军镇。
这也是他决心留下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是根本原因。
只是双方非常默契,都没有聊过这个敏感话题。
刚刚,『布武江淮”这句话一出,秦淮的立场几乎相当於明牌了。
虽然如今的圣人一直主张削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灭了李师道,比如韩弘奉表入朝,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谓的『元和中兴”,实在是刀尖上跳舞,顷刻便会翻覆,
藩镇割据大势无法逆转。
圣人宪宗也无非是一个修补匠,这里搞劳一下,那里赏个虚衔。
藩镇依然在追求武力,只要有了武力,就能在这乱世之中取得话语权,是自立自主多一点还是靠拢长安多一点,灵活得很。
自立多一点的,比如河北三镇,几乎就差自主称王了。
靠拢多一点的,比如浙西道,李条因为没有太多兵力,自然靠拢长安多一点。
穿越来到这里之后,秦淮有一个刻板印象改变了,他之前潜意识里一直以为他穿越的这个时期会战爭不断。
其实不然。
现在是公元819年,距离唐王朝覆灭还有88年,马上就进入唐晚期阶段,这个时期,战爭与他自以为的不同,反而是比较少的。
因为所有的势力都在做一件事:
划拢地盘,积蓄力量,为即將到来的战爭做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