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民为贵(2/2)
翁万达隨即笑著看向唐顺之,后者笑吟吟的说:“天下事,不能一概而论。”
一旁的陶承学偏过头去,低声道:“近来,听闻南京城內书铺,多有禁书。”
翁万达很少出门,听了这话不禁一愣,唐顺之嘿然道:“洪武三年。”
“噢噢—”翁万达嘆息一声。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刪《孟子》,自从之后,明朝的《孟子》就是残缺版了,原版的《孟子》被封禁。
而陶承学说禁书,显然指的是完整版的《孟子》。
被刪除的【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讎】、【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都被补上了。
陶承学所指的不仅仅是《孟子》这本书,指的更是如今朝中的风向。
这两句话都与如今朝中的局势息息相关,所谓的【视君如寇讎】,所谓的【则易位】指向性都很明確。
唐顺之笑问道:“翁公最喜【孟子】哪一篇?”
翁万达沉吟片刻后说:“《离娄篇》。”
陶承学在心里吟诵【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这句话是如今对嘉靖帝倒行逆施的最好的詮释,
“晚辈却更喜《尽心篇》。”唐顺之大笑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两句都是当年被朱元璋从《孟子》中刪除的,被朱元璋恨之入骨,但如今却成了朝中很多官员心心所念。
翁万达深深的看了眼唐顺之,唐顺之这句话其实可以反过来说。
君主是最不重要的,社稷是相对重要的,而为了民眾,为了苍生,为了百姓,君主和社稷都是可以捨弃的。
翁万达和唐顺之可能是南京城內除了陶承学之外,对舟山最为了解的人,比锦衣卫的陆炳、沈炼更了解,比视舟山为大敌的严世蕃更了解,可能只有裕王府的殷士詹可堪比擬—毕竟后者在连云內书房待过不断十日。
舟山在短短两年之內就有如此局面,舟山之主陈锐对民眾的重视程度是不能排在第二的,只能排在第一,比其在治军、军略、军械、水师、粮草各个方面的重视程度更高。
陈锐的方针与唐顺之这句话隱隱有不谋而合的味道。
以民为贵,以民为本。
翁万达轻嘆一声,其实他也能理解唐顺之,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在出山之后,本欲一展所长,
结果谁都不肯用他,严嵩、严世蕃不肯,徐阶也不肯。
而嘉靖帝的倒行逆施让唐顺之满心的愤慨,这位心学门人最愤慨的还有满朝官员只顾著爭权夺利,根本没有將百姓放在眼里。
如果陈锐在前世对心学略有了解的话,就能很轻易的发现,唐顺之如今的心性导致其向著泰州学派的方向转移,更注重百姓日用,更注重造命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