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宪兵(1/2)
第381章 宪兵
陶承学听得有些无聊,他其实与唐顺之有过深谈,又刚才確认了翁万达的態度,索性將话题扯开,“护卫军会在淮东用兵吗?”
“当然了。”翁万达点头道:“不拿下淮安大半,护卫军在青州就根基不稳。”
唐顺之赞同道:“陈锐其人,刚强锋锐,敢为人所不敢为,当年曲阜那件事至今还常被人提起。”
两年前,陈锐在曲阜割下的那双耳朵至今还被天下儒生口口传播,而受那副对联的影响,孔家如今不管是在南边还是北地,都名望大跌。
毕竟有的事不说出来,儒生的耳朵就是聋的,而如今揭穿了那一层纸,天下儒生总不能將眼睛也刺瞎吧。
“会与江北军开战?”陶承学有些担心。
翁万达看了看陶承学略有些急迫的表情,轻声道:“老夫也不敢妄自揣测。”
唐顺之笑著点头,“江北总督约庵公抚平两广,恩威並著,但非刚强之辈。”
其实翁万达和唐顺之心里都有数,甚至陆炳、严世蕃、沈炼都知道,舟山始终保持著与陶承学的联络,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这条线来探查朝中对舟山动作的反应,
换句话,说陶承学是舟山安插在南京的探子都不过分。
翁万达和唐顺之说的真心话,江北会不会开战,很大程度上要看江北总督欧阳必进的选择。
唐顺之將话题扯开,饶有兴致的向翁万达问起胶州出兵的细节,而后者隨口应付,心里却在想著翁从云。
从去年九月奔赴舟山,十月去了胶州之后,翁从云一共送回来三封信,第一封信细细描述自己看到的一切,胶州的车水马龙,码头处的如云船帆。
第二封信询问翁万达,自己是入军还是合適入內书房。
而第三封信,虽然描述出兵种种,但翁万达察觉得到,侄儿虽然描述细节,但却没有说明护卫军兵锋所至。
翁万达笑著在心里想,沈炼要“与国同休”,自己却不会—-虽然才五十有五,未过耳顺之年,但他能感觉得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日下,不知道此生可有再奋起之日?
此时此刻,青州府日照县信阳镇外,翁从云也在想这个问题,只怕朝廷不会放伯父去河南、西北,若是要领兵,很可能会是江北军,在军略一道上,欧阳必进远比伯父逊色。
翁从云隱隱能察觉到伯父让自己奔赴舟山的原因这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在身后响起,翁从云拉著脸回身问道:“查清楚了?”
来的是一旅警卫营的副营正封宗,“一团二营乔吴魔下三连,连长刘创,处州景寧县人,去岁在青州大捷中立功,扩军后升为连长。”
“確凿?”
“確凿,叶公已然查问过了,其魔下警卫班未有供认,但刘创本人最终已然承认。”
封宗犹豫了会儿,低声说:“此战一团为主力,乔吴率二营为先锋,率先破阵,功劳不小。”
“功是功,过是过。”
清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翁从云回头看见了脸色严峻的凌云翼与一脸无奈的旅副齐乡,行了一礼,“汝成兄说的是,功不能替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