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推广和货源(2/2)
比如金柱、徐渭都猜测,土豆很可能就会出事因为土豆有可能导致中毒。
“若是顺利,明年红薯、土豆还会陆续在浙江、福建、苏松等地推广。”陈锐加重语气道:“这两种作物都不需要良田,普通的山地就能种植,耐旱易活,產量又很高—“
徐渭接嘴道:“所以,大量的良田可以改为种植、桑树、甘蔗、油菜等等。”
“这方面的事,也是由农事处负责,后期会有其他机构参与。”陈锐看了眼金柱,“需要掌握好度,布纱、油料、等都是舟山一直需要的,也是海贸中的重要货物,但首先还是要保证粮食——不能出现粮荒。”
金柱点点头,“其实今年就可以,至少上虞、会稽山阴、余姚几地可以推广开。”
陈锐沉吟片刻后道:“这方面,沈师到时候盯著点,在几地选几家,若是种子有富裕,再扩大。”
沈束应了声,他心里有数,至少萧家、沈家、孙家、朱家等受过陈锐恩惠的人家,都不会拒绝,甚至会主动配合。
先后杭州大捷,后有山东三战三捷,舟山在浙江的根基非常牢固。
石茂华这时候忍不住问:“舟山要开始海贸?”
“嗯,明年会组织船队去马六甲。”陈锐看向裴天祐,“內书房下新设商贸处,由你主持。”
裴天祐这下子恍然大悟,难怪之前沈束、黄九皋、徐渭几人对自己那般关注。
“虽然是去马六甲,与崇明岛那边不搭界,但货物却是要与崇明岛竞爭的。”徐渭解说道:“在很长时间內,若没有意外,舟山是不会与徐唯学、毛海峰翻脸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旦翻脸,他们背后的汪直有可能投靠韃。”
“所以,货源是个问题。”
“松江布、苏州丝绸,都名扬天下,舟山不会去触碰,顶多是收购,连蚕茧都不会收购。”
“之所以要大力推广红薯、土豆,也是为了腾出良田,种植、桑树———“”
眾人聚精会神的听著,这场会议將会直接决定舟山在几年之內的方向。
陈锐迟疑了会儿,对金柱说:“若是上虞、余姚、山阴等地有大户愿意种植红薯、土豆,腾出良田种植,到时候可以將新式纺纱机卖给他们。”
“这倒有点意思”徐渭喷喷道:“既能推广作物,还能使货物增加,一举两得。”
金柱却皱著眉头,“一旦卖出去-只怕崇明岛那边很快就能弄到手。”
“不要紧。”徐渭笑道:“他们靠著苏松,原本就占著大头,若是因为布太多要跟我们抢生意.护卫军也不是吃素的!”
“这件事到时候再说。”陈锐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只是现在不太方面说出口。
弄出个钱庄,可不仅仅只是为了省钱而已,陈锐对舟山如今在浙江的地位並不是特別满意,他希望能编制一张大网—一网打尽。
陈锐看向裴天祐,“短时间內,海贸以皂块、白、瓷器为主,兼以茶叶、生丝。”
裴天祐一一询问,沈束、金柱一一作答。
几种货物中,皂块是最成熟的,白也算吧。
陈锐不懂怎么洗,只听说过什么黄泥水洗,但具体怎么操作是一头雾水。
之所以最后选择白,一方面是因为招收的流民中有一家人家传製,是树灰製法,然后用石灰澄清,当然了,成品与后世的白砂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但即使这样的白,销路也非常好,而且利润很高,所以陈锐准备在福建、浙江两地推广甘蔗的种植。
另一方面是因为有成熟火药的前提下,白在战场上能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弄点燃烧弹.技术条件是足够的。
此外,瓷器也是现成的,不管是定海卫还是胶州,都有不少以此为生的匠人家族,特別是迁居胶州的顏神镇的匠人,已经在胶州建立了好些作坊。
“主管作坊的是屈超,回头你与他接洽。”陈锐对裴天祐说:“你先搭好架子,明年四月份之前,你要准备好至少五船货物,水师会护航去马六甲交易。”
裴天祐犹豫了会儿,问道:“那些番商不是能来沈家门吗?”
“去马六甲交易,赚的多些。”陈锐不动声色的如此回答,“朝中对番商的態度—“
都指为倭寇。”
这个答案並不能让眾人释然,但也没有人再继续问,只有对陈锐非常了解的徐渭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弧度。
在沈家门交易,的確赚的少了些,但去马六甲交易,风险却大多了,长时间算下来,
不好说哪种占便宜。
至於朝廷的態度,陈锐会在乎吗?
徐渭琢磨了会儿,心里痒痒的,这廝肯定是留有后手只是不知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