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钱庄(上)(1/2)
第316章 钱庄(上)
一大早,潘茂带著一行人出了军营,一路往北走。
距离议事堂北侧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三四栋建筑依山而建,左右各有一个班的警卫守卫,正在大声吆喝,让乱鬨鬨的人群排好队伍。
这儿就是钱庄,前有柜檯,左右帐房,后方是银库,是如今沈家门防御最为严密的地方之一,即使是警卫也是一日一轮,临时抽调。
“你取多少?”边上的姚社小声问。
“凑个整,一百两吧。”潘茂笑著说:“好好过个年———“
顿了顿,潘茂回头对著同在一个团的士卒喊道:“昨晚交代的都记住了吧?”
“正月十五归队,如果要成亲,那就儘快!”
“如果要举家迁居的,正月十五归队后报上来,定海卫、马峙岛、普陀山都建了专门的军区院。”
姚社在心里琢磨,这次家里要银子,肯定是给三弟成亲用的,自己乾脆也趁著这个机会成亲,记得街东头那个不过自己这次只支取五十两,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候,钱庄还没有开门,柜檯后的正厅內大小管事匯集一堂,主持钱庄的吴良问道:“算出来了?”
“嗯。”虞德燁拿著册子,不抬头的说:“军中一共是九千三百六十两银子。”
军中士卒在钱庄支取银两,即使是亲自来,也需要上一级军官的书面许可,而且各个团的团部还会匯总后整理成册,专门派人送来钱庄,作为核对的证据。
立下这个规矩,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挤兑,导致钱庄的信用被怀疑—即使只是临时挤兑,也会影响信用。
吴良在心里计算了下,如今护卫军加上直属团一共是八个团,每个团许五十人休假,
不过六团、七团如今还在温州开战,休假会延迟,所以一共是三百余人休假,
算下来,每个人支取银两三十两左右-其实这个標准还要提高,因为团、营、连级別的將校支取的都很少。
比如朱珏,只支取了十两银子意思一下—-身为副团长,吃穿用度都不缺,而且还有个商贾出身的岳家。
“其他的呢?”吴良问道。
“沈家门、定海卫、胶州、连云四地,管事、作工一共要支取两千三百余两银子。”
原本钱庄只是在军中推广的,但推广之后,好处渐渐体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利息。
很多管事、作工都发牢骚,我们不能举刀临阵,月钱少了些,也没有赏银,这都不埋怨,但这种利息———我们也要。
坐在边上的几个管事都鬆了口气,吴良也笑著说:“倒是不用去財务处调银了。”
钱庄虽然能省下大批的开支,但事实上,每个月所有人的月钱,財务处都要拨出至少四成入钱庄这不是帐目入帐,而是实实在在的银两。
这直接导致短短一个多月,钱庄已经扩建了两个银库。
所以,过年之前,支取万两白银,对钱庄来说,压力並不大。
虞德燁剖析道:“一般来说,若非有生老病死的大事,士卒只会在腊月支取大笔银两,所以每年腊月需存银,其他时候可以宽鬆一些。”
吴良没声,作为钱庄的主持者,他是知晓陈锐很多后面计划的—这么多银子存在库中,又不能生崽儿,自然是要用到应该用到的地方。
“那就开门吧,外面都等急了。”
“呢———”虞德燁犹豫了会儿,开口道:“倒是有个新情况。”
吴良停下脚步,“说说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