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千钧一髮(2/2)
毛如豹是长兄,听了弟弟毛大斌的话,摇头道:“虽还在新兵营未有入军,
但也是分內职责。”
“说的是。”陈子鑾点点头,视线扫过两岸,“嗯,的確速度快了很多,似乎比刚入河的时候还要快?”
“那是自然。”后面走过来的叶邦荣解释道:“夺淮入海后,云梯关乃出海口,但西侧因有运河,常有疏沙之举,而云梯关这边泥沙淤积,地势偏高,若不清沙,再过百年,说不得有倒灌之险。”
“回头报到旅部吧。”陈子鑾对此无感,问道:“问清楚了?”
在云梯关附近,船只略为停顿,陈子鑾放出斥候,凑巧抓住了七八个正在打家劫舍的。
“不过是乘乱打劫的贼子罢了。”叶邦荣顿了顿,“据说倭寇已然越过淮河,不过没去盐城,而是向南侵袭,具体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如果是向东南方向的盐城,意味著倭寇的目標是两淮盐场,向南的话,可能就会侵入扬州了。
“地图。”
陈子鑾细细看著警卫铺开的地图,沉吟片刻后道:“马逻乡吧,让朱珏率九营下船向南。”
“大毛,你留几艘船以为后路。”
“阎丁,你率旅部斥候队先行探查前路,小心为上。”
眾人纷纷应声,陈子鑾继续说:“剩下的兵力先去安东县城。”
其实现在的安东县城没什么危险,江北游击李遂两日前兵败,率残卒困守城池,眼睁睁的看著倭寇越过淮河向南扑去,却无计可施。
“父亲,孩儿先行出城?”李材试探问道:“若是倭寇侵入扬州,只怕朝中问责。”
今年四十有六的李遂看著长子,脸上满是愁容,“为父如何不知——-但士卒不敢战———-你若率兵南下,一旦遇敌,那帮傢伙说不得將你丟给倭寇!”
江北军基本上是以扬州、淮安两地的原先卫所兵组建的,还有部分原先的漕丁,做买卖是好手,打战不比浙江卫所兵强。
淮安、扬州的卫所兵如果能打,沈坤也不至於招募乡勇组建状元军了。
歷史上明朝后期,为了稳固江北,明廷不得不单设狠山镇,以总兵辖之。
“大人,外面有船队—”
惊慌失措的喊声在外间响起,李遂神色微变,几个箭步窜上了城墙,放眼望去,淮河上数十艘开浪船正在码头处靠岸。
源源不断的士卒以整齐的队列登陆上岸,雪亮的刀枪闪烁著寒光,黑色的鎧甲极为显眼。
李遂侧耳细听,居然听不到什么嘈杂声音,再细看已近的队列,经歷了山东三战洗涤的护卫军洗去了身上的稚嫩,强大的信心、战意让城头亲眼目睹的明军无不战战。
一刻钟后,叶邦荣看著面前这位唇角微有绒毛的青年,笑著说:“孤身出城,倒是有些胆气。”
“曾听巡按提及,护卫军有守土安民之心,为何不敢出城?”李材昂首如此说,但眼中颇多羡慕。
陈子鑾警了眼城门紧闭的县城,抬头看看城头处密密麻麻的人群,不再理会,径直问道:“倭寇什么时候过河的?”
“三日前,十月初二午后渡河。”李材应道:“后我率斥候渡河查探,倭寇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陈子鑾鬆了口气,再次追问道:“未有转道?”
李材虽然是將门子弟,但毕竟年轻,迷茫的摇摇头,但在叶邦荣的提醒下看了几眼地图,迟疑道:“十余里內未有转道。”
“早知道让朱珏从这儿下船了。”叶邦荣牢骚了句,“要是倭寇攻盐城,或者索性南下攻扬州兴化就好了。”
“是啊。”陈子鑾也有些头痛,他也没想到,局势会危险到这个地步。
渡过淮河的倭寇如果南下,或者大掠乡野,局势还能稳得住,顶多护卫军追剿,多费些时日而已。
但如果倭寇转道向西,或者向西南方向,就会出现在宝应、山阳两县,山阳北面就是淮河边与清河县遥遥对立的清江浦了。
换句话说,从安东县渡河的倭寇,有可能与攻清河县的倭寇合军。
到那时候,山阳、清江浦、清河以及周边的村镇都会成为倭寇的口中食。
叶邦荣细细分析了会儿,李材小声说:“听说吴淞总兵汤克宽率兵入驻宝应“吴淞军?”叶邦荣嘴笑了几声。
虽然叶邦荣没有再说什么,但李材心中有著不舒服,也有著羡慕——-护卫军的將校如今都有些傲气。
陈子鑾紧缩眉头沉吟片刻,“让斥候传令,让朱珏急行向西,明日黄昏前抵刘伶台镇以东二十里。”
叶邦荣赞同的点头,刘伶台镇位於山阳县东侧,扼守此地,渡河可与主力匯合,向西可援山阳、清江浦。
“士卒装满清水,让城內提供乾粮。”陈子鑾吩附道:“半个时辰后启程。”
“清河?”叶邦荣问道。
“嗯,先至清河。”陈子鑾顿了顿,“让团部斥候先行查探,其一清河县是否失守,其二倭寇可有向西。”
就在护卫军全力赶路的时候,清河县的城头处,拼杀已至精疲力尽的沈贤拉著一个少年郎的手,苦笑道:“下去吧,沈家后院有个地窖—————“
吴大瓚脸上也沾染著血跡,双手在不停颤抖,嘴里却在说:“兄长为何要羞辱於我?”
沈贤是沈坤的长子,后者受吴百朋游说率军北上驻守羽山,以配合护卫军在山东的战事,而吴百朋將独子吴大瓚留在了清河县。
倭寇攻清河,主要就是沈贤率留守的状元军抵御,至今日已有六日,外间援军连续被击退,眼见破城在即.
吴大瓚环顾左右,惨然一笑,江北军如此不能战,但江北民却如此能战,周边的状元军乡勇以及临时应募而来的青壮无人不带伤,脚下多的是已经阵亡的户首,城头处处都是血跡。
隨手抓了根被劈断的枪桿,吴大瓚撑著勉强起身,心里五味杂陈,虽然自己才十七岁,但並不后悔战死在这儿,想必父亲虽然痛心疾首,也不会后悔吴大瓚突然想起了失踪的堂兄吴大绩,咧嘴一笑,至少自己死有尸首,等倭寇退走,应该能魂归故里。
就在这时候,巨大的嘈杂声在右侧响起,吴大瓚都懒得去看,想必倭寇又登上城头了。
如今已经抽不出兵力去救援了,吴大瓚眯著眼看向另一个方向,如血残阳正缓缓落下,將余暉投在一片血跡斑斑的城头处。
“援军!”
“援军来了!”
兴奋的高喊声连绵不绝的在城头西侧响起,瘫在地上的沈贤不知哪来的力气,猛地一跃而起,狂奔而去。
不远处,被残阳映射成金色的淮河上,十余艘船只正缓缓靠岸,甲板上满是持械的士卒。
“是安东”
沈贤的话只说到一半,后方赶来的吴大瓚高声打断道:“必是护卫军!”
千钧一髮之际,在清河县城即將被攻破的时候,急行而来的陈子鑾终於率军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