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有变(1/2)
第227章 有变
如今东南与山东几乎断绝来往,淮安府因为贼军、倭寇的肆虐和盘踞,
其实已经接触不到山东了。
而徐州在战事开启之后,也只能以斥候打探济寧州、充州府部分区域,
与青州府、济南府消息断绝..而吴百朋之前送来的战报经常提及青州、济南两地。
沈坤手指不自觉的在桌上挪动,“是戚继光吗?”
沈坤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登州,关於登州与舟山的关係,並不是什么秘密。
“戚继光其人,与陈锐一同从京师南下,鱼台一战为陈锐之副,乃是生死之交。”吴百朋嘆道:“但並不仅仅是戚继光,舟山早在六月就遣派人手北上,七月、八月更是遣派大量斥候入山东。”
沈坤发了会儿呆,“真的吗?”
如果舟山真的那么早遣派斥候北上,这意味著很多东西—.-意味著陈锐的决心,同时也意味著陈锐对山东战局並不看好。
沈宗安、万民望都在舟山,应该不会如此扯谎。
“万公也在舟山?”沈坤大为意外。
万表曾出任漕运总兵,而漕运总督、总兵府都设在淮安,沈坤虽然不认识,但也是久闻其名。
“这是上个月徐文长写给我的信。”吴百朋索性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沈坤迟疑了会儿才接了过来,一目十行扫了几眼,““舟山担忧山东有失?”
“並不讳言,陈锐、戚继光都不信任王民应。”吴百朋嘆道:“既不信任其治军之能,亦不信任其军略之能。”
“舟山、登州之间,每日都有船只浮於海上,信件来回不绝。”
“山东巡按御史王德先是建言许舟山军北上,后建言戚继光率军出青州,遭王民应训责,最终不得不离军,如今在登州。”
吴百朋轻轻拍了拍桌面,
“若是山东不败,舟山不会轻动,若是山东有变,舟山必然北上。”
“所以,我信陈锐有出兵之心,我不信陈锐仅有搏名之心。”
『更何况舟山已在扬州刘家庄修建营地,运送粮米,堆积军械,两日前,千余士卒已然入驻。”
“罢了罢了,信了信了。”沈坤摆手道:“只是东南骤然有如此人杰,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非仅此事。”吴百朋笑道:“东涯公曾经盛讚之,澹泉公喻为当世名將之流。”
东涯是翁万达的號,澹泉公指的是今年病逝的前漕运总督郑晓。
顿了顿,吴百朋嘆道:“惜朝不能用之。”
沈坤在这方面向来谨慎,不愿意多说,转而笑道:“其实之前虽心有疑虑,但亦愿信之。”
口次如此?”
“总不会是敬仰沈某这位状元郎吧?”
吴百朋也笑了,正要开口,外间突然有人传报。
“怎的?”吴百朋转头看向进来的儿子吴大瓚。
吴大瓚,是吴百朋的独子,今年十六岁,与吴大绩同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