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还有一个选择(2/2)
“吃吧。”周达將一碗稀粥递给李兑。
“周叔你吃吧。”李兑摇摇头。
“哼!”坐在对面的妇人重重哼了声。
周峰的父亲周石三十多岁,瞪了眼妻子,將几个子女都赶了出去,只留下长子周峰与李兑。
“四百五十两,摊到我们家,至少七八十两。”周石扳著手指头算:“家里积蓄,加上爹娘留下来的——“—”
“爹你別算了。”周峰嘴角一撇,“就算勉强购,接下来呢?”
“还没到秋收时候了,家里的粮顶多只能支五六天。”
“后面还有秋粮,夏钱加了,秋粮会不加?”
“他们就算逼著我们卖田!”
周达苦笑道:“卖了田去做佃户?”
屋子里安静下来,做佃户好处是不用烦心那些摊派,因为摊派到佃户头上,那就等於是在主家身上割肉毕竟佃户本身都是维繫在半饱不饱这条线上,割不了肉,放不了血。
而坏处也很明显,一旦有个旱灾、涝灾,或者风不调雨不顺,全家都得挨饿。
家中的子女要么被卖掉,要么抵给主家做下人。
周达看向李兑,“本来想帮你一把,没想到倒是拖累你了。”
“若非周叔,几不能活。”李兑轻声道:“今日有一事相请。”
“呢?”周达有些意外,几个月下来李兑都没要求什么。
李兑拜倒在地,“请周叔许小子聘令千金。”
“什么?”周达更是意外。
四月末周达將李兑带回家,不管是家人还是村民都觉得他是找了个上门女婿。
但周达从未开口,李兑也从未承认。
而如今周家风雨飘摇,李兑却主动求娶。
“先起来。”周达拉起李兑,“如今家里—
“有办法。”李兑轻声道:“去舟山。”
“舟山?”周达呆了下,“募兵已经结束了。
“是啊。”周峰牢骚道:“而且迁居舟山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许士卒家眷迁居,若是当日让我应募,这倒是条路子。”
周达琢磨了下,“若是应募青壮——-如今快到秋收时候,应该缺人。”
“那秋收怎么办?”周石嘀咕道:“咱们能吃饱,但其他人呢?”
周家十五口人,成年壮丁只有四人,其他的十一人怎么办?
“我有办法。”李兑微垂眼帘,“我去找人。”
周峰瞪大了眼睛,“那个姓朱的吗?”
周达摸了摸脸颊,当日李兑教一位护卫军士卒识字算学,说起来是有些情分,但这情分足以让整个周家收益吗?
周达觉得不太可能,他深深的看了眼李兑,”“好,我们明天就动身。”
类似的情形出现在了浙江省很多地方,沉重的压力让无数的百姓或沦为佃户,或卖身为奴,或沦为流民。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在整个明朝二百余年都没有断绝过,
而在这一世,至少在浙江,他们还有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