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军归朝魏王奉金盏(1/2)
第107章 大军归朝魏王奉金盏
回了武德殿,王玄策也將那女子家的情况一一讲给了李泰听。
不出李泰所料,这家长子早些年就死於疾病,三年前,女子父亲又病亡。
为了养活幼弟与母亲,那女子便短期卖身张家为奴,待偿还了主家钱財后就可重获自由。
没想到被家主张强相中,怀身孕后,就被纳了妾室。
那女子不管是被强行纳妾,还是一尸两命而亡,家中都毫不知情。
要不是王玄策找去,那女子母亲还以为再做几年工,她女儿就能回家了。
李泰听后,安排王玄策道:“元涤你带那女子母亲,去京兆府报案,你別出面只叫人盯紧些,
別叫那母子被人给害了去!”
“喏!”
並非李泰多虑。
那杨纂虽精通政务,颇有政绩,但杨篆能因张强是张亮的义子,就让王玄策先回去与李泰商议杨纂这么做就是不想得罪张亮,又怕得罪魏王李泰,他也並未將那罪证確凿的接生婆收监,还任王玄策將其带走。
李泰以此敢断定,杨篆必不会秉公办理此事。
贞观元年,杨纂在处理袁氏妇人妖言惑眾案,因证据不足就释放嫌疑人,被李世民质疑不忠,
险遭处决。
而后他又听信妻儿诬告,冤判小女孩偷窃金铃入狱,私德有亏。
这也是李世民所说,他给过杨篆多次机会的原因所在。
五日后早朝。
商议完政事,李世民突然起身,直指杨纂大声呵斥。
“杨纂!即便你私德有亏,朕念你这些年颇有政绩,给过你不少次机会,你竟敢徇私,罔顾人命礼法,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杨纂“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臣有罪!”
这两日能闹到皇帝面前的,杨篆知道唯有张强一案。
李世民並未再看杨篆,而是当著文武百官的面亲自宣布,“朕膺天命,抚育万方,以仁德治天下,以刑律正纲常。
然朕闻京兆府有孩人听闻之案,太医署为研习医术,悬赏百贯求购难產而亡的女尸。
张强与其妻赵氏,利慾薰心,勾结接生婆刘氏,故意使胎儿胎位不正,致一尸两命,以谋不义之財,此等丧尽天良之举,实乃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京兆府尹杨篆,职司刑宪,本应秉公执法明察秋毫。
然其明知张强、赵氏、刘氏三人合谋害命,却因张强乃长平郡公张亮之义子,在魏王府副典军王玄策第一次报案下,並未立即立案调查。
当受害亲属登京兆府二次报案,杨纂竟徇私罔顾,仅拿赵、刘两从犯问罪,而纵首恶逍遥法外!
此非但瀆职枉法,更使冤魂难雪,令朕失望,令百姓寒心!
朕闻此事,震怒不已!杨篆身为京兆府尹,位列从三品,权比六卿,竟敢如此罔顾曲法阿附权贵,实负朕之厚望,亦负黎庶之託!若不严惩,何以正国法!
杨篆即日革去京兆府尹之职,贬为万年县县令,以观后效,若再有不法,定当严惩不贷!
张强、赵氏、刘氏,应处以极刑,以做效尤!
长平郡公张亮得知此事后,竟还修书给杨纂求情,长平郡公张亮教子无方,纵容义子行凶,徇私枉法,著即削去食邑三百户,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李世民曾因误杀大理丞张蕴古而悔恨,李世民便创立了,严格的死刑覆核程序如五覆奏,要求多次覆审后方可执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