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显祖(1/2)
第349章 显祖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了北齐身上,高殷现在遇到的困难,就是司马炎的困难:
祖父高欢是齐国的奠基者,而伯父高澄是祖父的嫡长子,按道理来说,高欢死了是高澄,高澄意外离世,那么应当接班的是他的嫡长子高孝琬。
然而我大齐自有国情在此,齐国的传位发生了一些小意外,后继者是高澄之弟高洋,所以这个昭穆的顺序就被打乱了,和司马昭时期一样。
但高殷比起司马炎,有一个非常走运的地方,就是高洋这个司马昭二號成功登基称帝,提前將天命確保在自己身上,然后传给了皇太子高殷,而不像司马炎抢夺弟弟的继承权,使得高殷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毕竟称帝建国为大。
对齐国来说,宗庙的定性涉及到统治合法性,是最本源的政治问题,同样不能轻忽,否则隨时会被人拿来当做藉口横。
所谓的政治,就包含了这些对帝国建立以来若干歷史问题的决议和定性,是高洋、高殷这些统治者为自己权力来源做出解释和背书,为他们统治臣民找到一个合適的藉口。
而如果其他人找到这个藉口的漏洞、发现一个更好的藉口,同时他们又恰好有著一点行动力,
那么现在的帝王就会顿时倾覆一一原先的高殷被掀翻,很大程度就和这个有关。
其中的关键,就在於“太祖”这个最顶级的庙號。
“创基立业日太”,太就是大,引申为功劳最大的祖先,高澄时期始建宗庙,他没有称帝,名义上还是魏臣,所以只建立四庙,给高欢上諡號“献武王”;高洋称帝后为天子,建立了六庙,天保二年十月,又把老哥高澄送了进去,凑成了天子七庙。
而因为崔昂等人“今献武王始封之君,便是太祖”的说法,认为高欢是奠基者,所以应当做太祖。
高洋也曾对齐国的昭穆发起衝击,希望將高澄挤出太庙,確立自己才是高欢的正统继承人,但因为现实中文囊旧人的势力庞大,安抚他们也是必要的整治工作,因此高洋妥协了。
高澄作为文襄皇帝进入太庙,且立高欢为太祖,换取他们对高洋的支持,同时高澄不称祖,这是高洋的底线。
作为高洋继承者的高股,天然就有看把高澄的势力清理乾净,將高澄出太庙,以维护高洋一系在齐国太庙主导地位的政治任务;而且只要把高澄赶出去,那齐国的昭穆就会恢復一世一庙的正常状態。
歷史上高洋死后,原本的高殷给高洋的庙諡是高祖文宣皇帝。
高祖的含金量远远不如太祖,也因此在太祖是高欢的情况下,作为太祖之子,又是太后嫡子、
至尊亲弟的高演、高湛就有看天然的法统。
加之鲜卑人並不排斥兄终弟及,就使得在法统上,高演有太后背书、自身是嫡亲宗王,又是长君,只要掌握了军队和皇帝,就能最大程度的消弹政变的恶劣影响,坐稳皇位。
高演夺位后,倒是並没有改掉高洋的高祖庙號,他死后高湛继位,给高演上的庙諡是“肃宗孝昭皇帝”,而高殷作为济南閔悼王下葬,不进入宗庙神主。
之后高洋的“高祖”庙號被高湛扯下,放在了高欢身上,改高欢庙諡为“高祖神武皇帝”,而高洋被改为了“显祖”,甚至改为“威宗”,於是“太祖”的庙號空悬,其目的很明显:
高湛就是想把太祖这个最尊贵的庙號留给自己,他身后还有著一个弟弟高济呢!
何况他们四兄弟兄终弟及的情况太频繁,现在轮到高湛自己处理这个麻烦了。
禪让帝位给高纬、自己做太上皇,以及改变兄长和父亲的諡號,都是高湛为了確保皇位在他的子嗣中传承而做的努力,其中最大的阻碍娄昭君已经消失,使得他能完成这个计划,但也因此逐渐失去了与普阳兵马的联繫。
最搞笑的是,高湛死后,高纬给他上的庙號是“世祖”一一老爹你那么宠爱弟弟阿儼,我担心得很,太祖还是留给我自己吧!
而高洋的这个“显祖”庙號,也有著歷史上高洋死亡的线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