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韩世家:风雨飘摇的韩国(2/2)
有一次,一个贵族公然违抗申不害的命令,申不害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抓了起来,准备治他的罪。
这个贵族的家人四处求情,还威胁申不害说,如果不放了他,他们就会联合其他贵族一起反对申不害。申不害可不吃这一套,他对韩昭侯说:“主公,如果这次不惩治这个贵族,以后就没有人会把改革当回事了,我们的努力就白费了。”韩昭侯支持申不害的决定,最终,这个贵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件事之后,其他贵族都老实了不少,不敢再轻易违抗改革的命令。
在申不害变法的十五年间,韩国的实力大增,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还被人称为“劲韩”。诸侯们都不敢轻易来侵犯韩国,韩国迎来了一段短暂的辉煌时期。
可惜的是,申不害去世后,韩国的改革就逐渐停滯了,那些被压制的贵族势力又开始抬头,韩国又陷入了內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就在韩国还在为申不害变法带来的成果沾沾自喜的时候,西边的秦国却在悄无声息地崛起。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就像开了掛一样,国力蒸蒸日上,军队战斗力爆表,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的六国,而离秦国最近的韩国,就成了秦国的首要目標。
秦国对韩国的进攻,那是一波接著一波,打得韩国毫无还手之力。
公元前 317年,秦国在修鱼大败韩军,还俘虏了韩將?、申差,这一战可把韩国给打惨了,韩军死伤无数,韩国国內一片恐慌。
公元前 308年,秦武王派大將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这宜阳可是韩国的重镇,一旦失守,韩国就危险了。韩国自然是拼死抵抗,可秦军太勇猛了,经过五个月的激战,宜阳还是被秦军攻克,韩军六万將士战死沙场。
这一战对韩国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宜阳一丟,韩国的国土被一分为三,战略空间被大大挤压,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喘不过气来。
面对秦国的强大压力,韩国也想了不少办法。他们先是和其他国家搞合纵联盟,想著大家一起对抗秦国,人多力量大嘛。
公元前 318年,魏国首相公孙衍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韩国也积极响应,派军参战。可这五国各怀鬼胎,心思根本就没放在一块儿,真正出兵的只有魏国、赵国和韩国。
联军进攻函谷关,结果被秦军打得落流水,狼狈逃窜。第二年,秦国又在秀峪大败三国联军,歼敌八万二千人,韩国又一次遭受重创。
合纵联盟失败后,韩国又想通过割地求和的方式来换取暂时的和平。他们把武遂、南阳等土地割让给秦国,希望秦国能放过自己。可秦国就像个贪婪的饿狼,你给他一块肉,他还想要整只羊。秦国根本就不满足於这点土地,继续对韩国发动进攻。
韩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这些失误,让他们在秦国的压力下越来越被动。他们一会儿和秦国结盟,一会儿又和其他国家联合,摇摆不定的態度让其他国家也对他们失去了信任。
在战场上,韩国的军队又打不过秦国,每次都是输多贏少。韩国就像一个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隨时都有被秦国吞没的危险。
韩襄王、韩釐王、韩桓惠王这几位君主在位的时候,韩国的处境那是一天比一天艰难。秦国就像一个紧追不捨的恶魔,不停地对韩国发动进攻,韩国只能在秦、楚、魏等大国之间艰难地周旋,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国家。
韩釐王时期,秦国派大將白起攻打韩国,韩釐王赶紧和魏国结盟,想一起抵抗秦国。可他们低估了白起的厉害,在伊闕之战中,秦军以少胜多,把韩、魏联军打得落流水,二十四万联军將士战死,主將公孙喜也被俘虏。
这一战,让韩国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韩国从此一蹶不振,离灭亡又近了一步。
韩桓惠王更惨,他在位期间,秦国不停地蚕食韩国的领土。
韩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不停地割地求和。为了延缓秦国的进攻,韩桓惠王还想出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主意,派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劝说秦王修建郑国渠,想以此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他没想到,郑国渠修成之后,秦国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力反而更加强大了。
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韩国这下彻底没了希望。
到了韩王安时期,韩国已经是岌岌可危,就像风中的残烛,隨时都可能熄灭。
公元前 231年,秦军大兵压境,韩王安嚇得赶紧割让南阳,希望能保住自己的王位。可秦国根本就不打算放过他,第二年,秦国派內史腾率领大军再次进攻韩国。
韩军根本就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韩王安只好乖乖投降,立国 173年的韩国就这样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