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举荐(1/2)
第249章 举荐
非是何金银討嫌“逼宫”,而是这个问题如在喉、不吐不快。
別人不知道,何金银记得清楚,何大清在建国后不久,就“拋家舍业拉帮套”,隨著那位全剧都未露一面的“白寡妇”,从繁华似锦的北平城“逃”去保定,直到古稀之年才回归南锣大院养老。
傻柱的性格,怕不是就从那时开始转变,最终走上和老爹一样的宿命..,
试问一个青春期的少年,没爹没妈,拉扯幼妹,同龄人的讥笑、旁人的冷眼、私下里的风言风语、那些看似关心实则是可怜的垂惘,没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问题青年”,都算是傻柱內心强大、心向阳光..,
而此时,这一切.:.已经初现端倪。
何大清端著酒盅的手猛然一颤,面上的表情凝固,喉结上下咕涌,眼里闪过一抹慌乱:“只是打算、打算!还没定下。”
多爷双手端杯,主动与悬著手臂的何大清碰杯,对荣哥儿的突然发问毫不惊讶,反倒在一旁开始“敲边鼓”。
“谁说不是呢?何师傅,这么好手艺就忍心荒废了?就冲您这道『乌鱼蛋汤”,真要是抓住机会...一步登高,成了红墙里的『御厨”,喷嘖喷...还不了得?”
正吃的尽兴的郑朝阳与白玲对望一眼,同时停杯执箸,职业习惯让两人嗅到一丝不对劲,只是碍於初次登门拜访的客人身份,不好出言,倒是正拿勺往碗里剩下那点“赛螃蟹”的郝平川反应过来,將自己进门时所见的那一幕悄声嘀咕给二人听。
“北平城臥虎藏龙,八大楼虽然名声渐歇,但四下里能人辈出,丰泽园更是匯聚了不少行业高人,我这点微末使俩,实在是不值一提..:”
何大清从一开始的慌乱中缓醒过来,侃侃自谦几句,又话音一转:“现如今工人阶级当家做主,气象一新,哪行哪业都朝气蓬勃,我作为北平老人,深有感触..:”
“丰泽园的手艺歷来就不是普通老百姓吃的起的,『爆、炒、烧、炸、扒、
溜、蒸”的手艺固然重要,但食材动輒就是海参、鱼翅、官燕、裙边,说句显外道的话,这些个食材,就算是街边儿二荤铺小饭馆做出来,滋味也差不了..:”
正当何金银嘀咕二叔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时,就见何大清面色一肃:“人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老何我人笨嘴拙,偏偏琢磨著反其道而行之,
將这些个手艺,做给工人同志们尝尝!”
说著话筷头挑拣著已经快要“光碟”的碗碟,语速极快。
“譬如白同志刚才著重强调的这道『烩乌鱼蛋』,实际上却不是用新鲜雌墨鱼卵,而是用中药房里常见的一味中药『』泡发燉汤、打出底味,所谓的『乌鱼蛋片儿』,其实就是糟熘三白里多余的鱼肉、鱼骨边角料打成肉泥,混合麵粉上劲..:”
一旁自以为对老爹手艺“手拿把掐”的傻柱,不信邪似的跑到厨房里,半响端出小半锅汤底来、晴喷称奇:“爹,还真是那股子鲜味儿!啥是“』?”
“墨鱼乾!”
何大清余光不经意的警过何金银这个好大侄儿:“这一桌其实就费了一条死鱼、两斤烂虾...总费,白同志给的那些个都富裕了...”
隨即双手一摊:“刚才几次三番我想说来著,您几位话赶话,轿子人人抬,把我这张老脸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