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做出决定!(2/2)
在那之前,义大利虽对利比亚垂涎已久,將其视为非洲殖民版图的关键一环,但主要著眼於地缘政治意义,期望通过控制这片土地,构建起连接厄利垂亚、衣索比亚等殖民地的战略通道,进而打造一个庞大的非洲殖民帝国,让地中海成为自家“內湖”,为义大利商品开闢广阔市场,缓解国內经济困境。
当油田被发现,其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让义大利举国震惊。
据当时勘探数据显示,利比亚油田储量惊人,初步预估的石油储备量足以满足义大利国內工业需求数十年,还能大量出口赚取外匯,这对於深陷经济泥沼、资源匱乏的义大利而言,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石
油不仅意味著能源自给自足,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更代表著军工產业、化工產业等核心工业部门將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有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塑义大利在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地位。
在战略层面,油田的存在让北非战场的重要性陡然提升。
此前,义大利在北非作战,更多是配合墨索里尼的扩张幻想,军事行动缺乏连贯性与坚定决心。
如今,为了牢牢掌控油田,意军必须全力以赴,稳固在利比亚的统治。
这使得义大利高层在战略决策上產生严重分歧,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原本主张收缩战线、保存实力,以应对国內日益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避免过度捲入战爭泥潭;但油田的诱惑让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强硬派更加狂热,执意加大在北非的军事投入,妄图凭藉石油资源支撑长期战爭,实现称霸地中海的野心。
国內权力天平也悄然倾斜。
墨索里尼以保障石油利益、实现国家復兴为由,进一步强化法西斯政权对国家机器的掌控。
他向民眾大肆宣扬利比亚油田將带来的美好前景,蛊惑人心,使得民眾对战爭的支持短暂回升,法西斯势力藉此巩固统治根基。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原本因战爭失利而对墨索里尼有所质疑的部分军官、资本家,在石油財富的憧憬下,再度倒向他的阵营,为其扩充军备、增派兵力的计划大开绿灯。
这导致国王在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被极大削弱。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隨著美军加大了对欧洲战场的重视,大量的美军以及装备抵达英伦三岛。
每天都有大量的飞机对著德军腹地进行轰炸。
导致德军的工业生產出现极大的萎缩,甚至连带著各处战场也出现了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加上盟军派人游说,劝说意军退出轴心国,加入盟军,一起对抗德国。
不仅如此,还允诺了各种条件。
盟军的劝降行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义大利带来了一丝脱离战爭泥潭的曙光。
在盟军代表与义大利各方势力的接触中,他们详细阐述了轴心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以及义大利加入盟军阵营后的诸多好处。
这些承诺对於身处困境的义大利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深知,这是义大利摆脱战爭困境、避免国家遭受更大损失的绝佳机会。
他与亲信们秘密商討,权衡利弊。
一方面,继续跟隨德国,义大利將面临更加严峻的局势,国內的经济和社会將遭受更大的破坏,甚至可能面临亡国的危险;另一方面,加入盟军虽然也存在一定风险,但却能获得盟军的支持,有望在战后恢復国家的元气。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他开始暗中与盟军合作,为义大利的倒戈做准备。
他与军方高层进行沟通,说服他们支持自己的决定。
同时,他还安排亲信与国內的反法西斯势力取得联繫,爭取他们的支持。
隨著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与盟军接触的消息逐渐传开,义大利国內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一些亲法西斯的势力对国王的举动表示不满,他们试图阻止义大利倒戈。
这些势力在国內发动宣传攻势,试图煽动民眾的情绪,让他们继续支持法西斯政权和战爭。
然而,更多的义大利人已经厌倦了战爭。
他们看到了战爭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破坏,渴望和平的到来。
反法西斯势力也趁机发动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政府结束战爭,加入盟军。
这些抗议活动得到了广大民眾的支持,使得国內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我们必须要抓捕墨索里尼,结束这一切纷乱。”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摇摇头,下定决心道。
“是,国王陛下。”一眾心腹立刻应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