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意军准备跳反(2/2)
原本,每个月德军本土都会按照既定计划,源源不断地往各个战场运送充足的物资,以此来满足前线的作战需求,让士兵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战斗。可如今倒好,由於工业生產力大幅下降,生產出来的有限物资只能优先供应到战况最为激烈、局势最为紧张的东线战场了,如此一来,其他各个战场所能分配到的物资自然而然就被大幅度地削减了。
好在阿姆尼大將接连发出了好几封言辞恳切、详细说明了前线艰难处境的电报,施佩尔在收到这些电报后,也表示正在积极筹措一批物资,並且已经规划好了运输路线,准备通过义大利转运过来。所以,阿姆尼大將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耐著性子等待了,满心期盼著那批物资能够儘快顺利地抵达,只要物资一到,他们便可以重新组织起力量,对敌军发起有力的反击了。
“回到你们的阵地去,守住它,绝对不能丟失。”阿姆尼大將目光坚毅且严肃地看著一眾军官,语气凝重而不容置疑地提醒道。他心里很清楚,阵地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一旦阵地失守,那就意味著他们將失去立足之本,敌军就会趁虚而入,到时候整个战局將会变得更加被动,甚至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復的境地。
“是。”一眾军官听到命令后,立刻挺直了身子,齐声应道,隨后便迅速转身,迈著整齐而坚定的步伐,朝著各自负责的阵地跑去,准备严阵以待,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坚守阵地,绝不让敌人轻易突破防线。
而在另一边,义大利这边正悄然酝酿著一场重大的变故,那就是准备“跳反”了。
没错,就是要改换阵营,投入到盟军的阵营之中。
不过,这倒也並非是义大利主动萌生了这样的想法,而是盟军那边看准了时机,充分利用义大利过往的“歷史表现”以及当下其所处的局势,开始向义大利拋出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厚条件,许以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试图说服义大利加入盟军阵营。
之所以会这么做,那可是有著深刻的歷史缘由的。
毕竟义大利在这方面可是有著“前科”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义大利就曾有过这样的举动。
当时,义大利突然改变阵营,从原本所归属的一方倒向了协约国一方,而正是这一关键的转变,使得协约国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后续的战爭进程中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贏得了那场大战的胜利。所以,盟军这一回便打算效仿之前那次成功的经验,故技重施,再次对义大利展开策反行动。
如今,盟军可不仅仅是在正面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全开地发起猛烈进攻,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与此同时,在这种敌后战场的“攻心战”方面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他们派出了眾多能言善辩、经验丰富的游说人员,奔赴各个小国,施展浑身解数去进行劝说,目的就是儘可能地说服这些小国加入盟军阵营,要是实在做不到这一点,那至少也要让它们保持中立,总之就是绝不能让它们倒向德国那边。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只要能逐步实现孤立德国的战略目標,让德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那么到时候就是盟军彻底击败德军的绝佳时机了。
不得不说,盟军的这个计划確实是有著颇高的战略眼光和精妙的布局智慧,倘若真的能够顺利实施,那对於整个战局的走向將会產生极为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一间会议室里,一名意军官员神色略显激动地开口说道:“盟军给出的条件非常的丰厚,如果我们答应加入盟军的话,他们保证利比亚的油田,依旧归属我们,甚至我们可以独享。”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內迴荡著,话语里透著难以掩饰的心动与期待,周围的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不禁微微动容,很显然,盟军拋出的这个条件著实有著极大的吸引力。
要知道,当下义大利在石油方面的处境那可是相当尷尬的。
原本他们好不容易拥有了油田,可因为之前和德军签署了相关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是要分一部分石油给德军的。
虽说名义上只是给一小部分份额,可如今德军那边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工业生產力下降、后勤补给吃紧等情况,导致他们对石油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结果就是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的石油还是被德军拿走了。
这样一来,义大利自己所能得到的份额就少得可怜了,这自然引起了不少意军官员的强烈不满。毕竟那可是自己国家好不容易弄来的油田,本想著能靠著它获取不少利润,改善国內的资源状况,结果自家却没能从中分到多少好处,任谁心里都会觉得窝火。
所以,如今盟军给出的这个条件,相较於之前和德军的合作,那可真是大气多了。不仅能保住油田的归属权,还能独自享用,这对於一直为石油分配问题而烦恼的义大利官员们来说,无疑是个极具诱惑的“香餑餑”,也难怪会让不少义大利官员们开始动了“跳反”的心思。
“条件虽然很丰厚,但我们必须要將墨索里尼抓起来。”就在眾人都沉浸在对盟军条件的思索中时,有人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提议,声音沉稳却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这话一出口,不少人先是一愣,隨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没错。”其他人也附和道,他们心里都清楚,墨索里尼作为义大利的领导人,一直奉行著和德军合作的路线,如果义大利要改换门庭,加入盟军阵营,那墨索里尼必然会成为最大的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倒向盟军,抓他似乎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了。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徵得国王陛下的同意。”又有人紧接著补充道,这话让大家都冷静了下来,意识到这件事可不是他们私下就能决定的,毕竟国王在义大利有著至高无上的地位,涉及到改换阵营这么重大的事情,必须要得到国王陛下的首肯才行,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整个会议室的氛围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起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思索著该如何去徵得国王的同意,以及后续一系列可能面临的问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