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风起(2/2)
“100吨?!”陈观叶讶然道:“合利农业现在一天产出多少菜?”
陈家志道:“大约170吨上下,有70吨主要是供港和内地销售。”
“难怪你说经营很健康。”陈观叶目光灼灼的盯着陈家志,“你这是在闷声发大财啊!”
这时康铭也把泡好的茶给放在了桌上,陈家志手指轻轻扣了下桌面。
“其实也很不容易,为了控制农残,靠谱鲜生这一年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夏天时因为农药减量使用,常常几十上百亩菜地一夜之间毁掉……”
陈家志娓娓道来,带入了真情实感。
陈观叶和康铭也颇为动容,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决心和坚持。
靠谱鲜生付出了,如今也只是因缘巧合下的丰收了。
“也就是说除了合利农场,繁荣菜场和江心菜场也在保持对日出口?”
“嗯。”
陈观叶没再刨根问到底了,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
靠谱鲜生不声不响的,确实在闷声发财。
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小陈总,有没有兴趣接受一下采访?”
“算了吧,就卖个菜,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陈家志还是想尽量低调点。
陈观叶沉吟道:“那就不露脸,报道一下靠谱鲜生出口的事。
市里需要这样的好消息提振一下信心,同时这也是建设无公害蔬菜城市的重要成果之一。”
“好。”
花城是全国第一个喊出建设无公害蔬菜城市的城市,也是陈观叶所主导的政策。
靠谱鲜生在刻意针对下还能获得日本准许出口,这是政绩的体现。
陈家志明白了他的意思,想了想,又说:“领导,我可以提供一些日本方面的农残数据,应该有用。”
“说说看。”
“这次日本针对的是氯氰菊酯,对叶菜类的规定最大限量标准是0.1ppm。
然而,在日本国内,这一标准却很宽松,比如油菜是2ppm,白菜和圆白菜是1ppm,番茄是0.5ppm,像根茎类的萝卜,其限量标准更是达3ppm。
相比之下,日本对国内的农残要求标准是极为严苛和不合理的。
如果说国内的是毒菜,那日方国内消费的农残可达3ppm的萝卜岂不是剧毒菜?”
陈家志解释了ppm所代表的含义后,陈观叶和康铭切实的感受到了区别对待的差异。
“小陈总果然专业,难怪靠谱鲜生现在能闷声发大财!”
“嗨,我也就靠这点东西混饭吃了。”
…
一天后。
花城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专题报道:【我市叶菜正常出口日本,未受农残检测影响】
文章开篇就提及花城两年前提出打造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城市。
随即引出最近的‘对日叶菜出口频遭退货’事件,提及对比了日本在农残标准上的差别对待。
紧跟着的文章内容就大篇幅与靠谱鲜生有关。
即使在日本严苛的农残标准下,花城仍有蔬菜企业保持着强劲的对日出口。
“据悉,我市蔬菜龙头企业靠谱鲜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目前仍保持着对日日均出口150余吨叶菜。
同时,其也是我市‘菜篮子’工程重点保供企业,在江南市场、越秀市场、布吉农批等多地设有档口和配送中心;
在市区经营有多家零售菜店,为我市市民提供了绿色有机的新鲜蔬菜……”
在随后的内容里,文章又用近乎照搬的方式,摘抄了靠谱鲜生绿色有机农产品综合有效植保防控体系的内容。
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产品收获,到优良品种、种苗基地、病虫害预测预报、防虫网、黑光灯、杀虫灯、粘胶板,以及几个统一管控,最终才确保了产品的全程无污染监控。
这篇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扬眉吐气,振奋人心!
陈家志看了后,也猛的喊了一声:“写得好!”
他不知道此刻有多少人再看这份报纸,但他自己看了很提劲,就像小学生考了一百分回家被夸奖的感觉。
这时,陈正旭走了进来。
“咋了,陈总,在楼梯上就听到你在喊好了,又有新的订单了?”
陈家志把报纸给了陈正旭,“公司上报了,你自己看。”
几分钟后,陈正旭也在半空中挥了挥拳头,“确实写得好!”
陈家志这时已冷静了不少,沉吟道:“这篇文章会被市里很多人看到,等中午和晚上还有电视台报道,正旭,让兄弟们做好准备吧~”
“好!”陈正旭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还要出口,基地的菜够么?”
陈家志说:“浦东新区宣桥菜场和mh区浦江菜场马上有菜上市了,基地还没完成海关备案,暂时不具备出口的条件,可以先往花城发货。”
“好,我去安排。”
“你联系配送的,档口我来跟。”
李才去了沪市,陈正旭肯定忙不过来,有了市里的宣传,配送、档口乃至几家菜店生意都有可能变得不一样。
接下来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陈正旭留在办公室打电话,陈家志则拿着寻呼机和手提电话到楼顶联系了档口的几名销售员。
让他们关注新闻,看报纸,看电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及时调整拿货量。
沟通完,回办公室,陈正旭也差不多联系完所有配送点位。
陈家志又给宣桥菜场播去了电话,“让胡场长来接电话。”
等了片刻,胡春梅呼着粗气的声音传来,“老板,有什么事?”
“有哪些菜能割了,小一点也无所谓。”
“那就很多了。”胡春梅解释道:“为了抢时间,我播种比较杂,地一出来就播。”
陈家志说:“没事,准备收菜,有什么收什么,尽快发往花城,不懂的问敖德海。”
胡春梅很冷静,又问:“具体收多少菜呢?”
陈家志道:“先收,要得比较多,做好持久发货的准备。”
“好。”
不能出口日本,让胡春梅有些遗憾,但菜一种出来就能卖出去,同样很幸运。
为了宣桥菜场和浦江菜场的蔬菜销售,公司的财神爷可都来了沪市。
现在,一个电话问题就解决了,作为场长,她仅需要种好菜,其他的交给老板和公司完全足以。
胡春梅是典型的川渝悍妇,一双胳膊比有些男的大腿还粗,身手却很灵活矫健。
她挂了电话,骑着摩托车出门,用她的大嗓门喊着一个个小组长的名字,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收菜,拿菜筐收菜!”
“往花城发货!”
“李磊,开三轮车去制冰厂买冰袋,没冰袋就买冰块!”
“快,快,快!”
“争取晚上把货发走!”
胡春梅像自带着大喇叭一样,迅速而又准确的下达着一个个命令。
菜场熟练工不够,收菜效率可能较慢,所以要抢时间。
她没考虑过今天发不出去货,没有冷库,但离得不远的浦江菜场也能出菜了。
她和黄山通了信,对方还在犹豫要不要今天开收,但很快就被胡春梅说通了。
一个菜场收不够发货量,那就两个菜场一起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