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诸葛亮的识人之能!(2/2)
弟弟的确是颇有才华,但他的性格也的确比较张扬,说话做事有时候太过没有规矩,甚至有点目中无人。
“孔明,不可如此无礼。”她忍不住开口教训着诸葛亮,“这几位都是你姐夫身边的重臣,你怎敢轻视?”
诸葛亮听到姐姐的“指责”,赶忙低下头:“姐姐教诲的是。”
尽管他嘴上这么说,但曹彰能看得出,那只是出于礼法,但其实他心里并不认同诸葛若雪的话。
曹彰笑着摆了摆手:“雪儿,不必如此,让孔明畅所欲言,我才好知道他到底有多大才学,可以量才而用。”
诸葛若雪听到曹彰这样说,这才欠身施礼后不再开口。
诸葛亮得到曹彰的认可,这才开口说道:“祢正平跟随公子时间不长,此人虽然才学出众,而且在公子的调教下性格有所收敛,但他也不是行军作战的高手,或许帮助公子设计一些新式武器,更为适合他。”
“至于刘子扬,也是刚刚加入公子麾下,此人识人能力极强,或许更适合替公子做情报工作,也不是军师的最佳人选。”
“司马伯达,能力有限,替公子理财处理事务,还勉强可以胜任,但指望他出谋划策,那也是不现实的想法。”
诸葛亮侃侃而言,将曹彰身边的四位谋士的缺点都一一列举了出来。
曹彰听后,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心中对孔明却是暗暗称赞,他的眼光和境界果然不俗,将四人的缺点看得如此透彻。
“孔明你对他们四人倒是看得不错,但我自己也深通谋略,有元直相助,也就足够,何必再请一位军师?”曹彰故意说道。
诸葛亮看着曹彰笑了:“将军既然这样说,那亮斗胆有几个问题想请问?”
“但说无妨,畅所欲言。”曹彰很想听听这被后世称颂的三国第一军师到底还有何高见。
“敢问将军,高祖皇帝打下汉室四百年基业,靠的可是张良一人的谋略?”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那自然不是,除了张良之外,还有陈平、萧何为其出谋划策,更有韩信、英布等人统兵作战,高祖皇帝才能成就霸业。”曹彰思索了一下之后回答道。
诸葛亮听完曹彰的回答,露出了
一丝微笑,随后说道:“将军说得没错,高祖皇帝除了张良外,还有陈平、萧何的帮助。张良出谋划策,陈平、萧何都是非常优秀的军师和谋略家。陈平帮助汉高祖解决了许多政治难题和周围敌人的威胁,萧何则处理了大量的日常事务。他们三人相互协作,才成就了他的霸业。”()?()
“公子要成大事,只有元直一位军师,只怕还是不够吧?更何况公子和元直虽然都有谋略,但其实你们二位也有明显的缺陷。”诸葛亮毫不客气地说道。()?()
曹彰听诸葛亮说到自己也有缺陷,不由得心中微有些不满了,毕竟自己可是有着两千年的知识储备,这一年来更是横扫四方,所向披靡。()?()
“孔明,你说我和元直也有缺陷。那你倒说说,我们的缺陷是什么?”曹彰开口询问着,但语气已经明显地带着几分不满。
?想看狂龙宇恒写的《三国:家父曹孟德》第三百零七章诸葛亮的识人之能!吗?请记住.的域名[(.)]?⊙?_?_??
()
()?()
诸葛亮听出了曹彰语气中的不满,却不在意,笑着说道:“将军的确是一个出色的谋略家,对阵法、天象、行军布阵都有着独特的见解,无论陆战、马战、伏击战、奇袭战都有超常发挥,确实是世所罕见的奇才。”
“元直跟随将军时间最长,也曾屡出奇谋,但我听闻跟将军任命他为长史,日后必定会有很多政务需要他处理,其实这也更符合他的能力。攻城伐地,行军定计本来就不是他的长项。”
“将军和元直都是只擅长野战,若是对方占据城池,死守不出,你们二位就变得捉襟见肘,难以拿出有效的战术了。将军好好想想,我所说的可对?”诸葛亮一针见血地说出了曹彰和徐庶的弱点。
曹彰听了诸葛亮的话一下愣住了,他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话的确非常准确。
自己和徐庶配合的这一年,碰到对手在野外交战,即使是强如吕布,也一样可以摧枯拉朽地将其击败。
可一旦对手采取占据城池死守的策略,两人往往就显得办法不多,多数情况下只能强攻。
前不久在徐州与吕布的战斗就是如此,一个下邳城就让他们损失很大,如果不是最后调动了郭嘉、荀攸来相助,只怕很难取胜。
由此可见,攻坚战的确是自己和徐庶的弱项。
当然,让曹彰震惊的不是自己和徐庶的弱点暴露了出来,而是诸葛亮竟然能对他自己,以及麾下的各位谋士每人的缺点都了如指掌,显然是之前已经做了细致周密的工作。
自己是有着穿越者的优势,才能掌握天下人才的情况。
诸葛亮年纪轻轻,不过坐卧草庐之中,却可以掌握天下大事和各路人才的优缺点,这份能耐非同小可,他果然有张狂的资本。
“孔明,能够发现他们的问题,的确证明你很有实力。只不过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你是自问攻坚战的能力强于我们吗?”曹彰直接地向诸葛亮提出了疑问。
“将军,自古以来,攻坚战都是最为艰难。亮不敢断言攻坚战的能力,一定强过二位师,但是多给将军提供一些方案,尽量减少兵力消耗,能够以最小的损失击败敌人夺取胜利,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诸葛亮信心满满地回答着曹彰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