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东征(1/2)
第1281章 东征
“大都督,吐蕃的情况有些变化。”康怀恩汇报道:“吐蕃赞誉赤松德赞因前次瓜、沙等州失陷,严惩了当地贵族。
随后向河西增派了兵力,尤其是肃州、凉州等要地,守备大为增强!”
“恐怕,收复河西走廊的难度增加不少。”
然而林昊听罢,却并未动容,反而露出一丝笑意道:
“弃高原野战之长,固守城池之短,此乃吐蕃自寻死路!”
随后林昊继续分析道:“吐蕃最大优势,在于高原之地利与其骑兵的机动,若他们据守高原,伺机骚扰,我倒需费些周章。”
“如今他们竟敢下山,与我大军于河西走廊进行城池攻防,那可正合我意了!”
“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杀得越多,日后反攻高原,阻力便越小!”
康怀恩见林昊成竹在胸,心中敬佩,随即躬身请命道:
“大都督!前次西征,小人未能随行,此次东征,万望大都督允准小人同行啊!”
“小人对河西道路、城镇了如指掌,愿为大军前驱,万死不辞!”康怀恩一脸坚定的说道。
他目睹常守正等人,追随林昊西征,然后捞取大量军功,继而地位攀升,心中那份对功勋的渴望,以及对大唐的忠诚再次炽热起来。
林昊看着这位精明而勇敢的粟特商人,自然深知其熟悉河西地理的价值,当下应允道:
“准,你且下去准备,随军参谋,向导先锋,正需你这等人才。”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休整与编组,一支规模空前、士气如虹的东征大军在庭州誓师出征。
西征的时候,杨袭古驻守轮台,保证后方安全,而这次杨袭古将跟林昊一起东征。
而郭昕则需要镇守伊犁河谷,一方面稳住刚攻下来的地盘,同时这里也能及时支援龟兹和轮台。
此刻,林昊、郭昕、杨袭古三位大唐西域统帅,并肩立于点将台上。
旗下是精锐的瀚海军、安西军、具装铁骑、沙陀精骑以及众多装备焕然一新的仆从军。
······
等大军开拔后,郭昕带着一万大军,从轮台前往伊犁河谷。
而林昊和杨袭古,则带着三万大军,如同钢铁洪流,滚滚东进。
沿途经过已收复的伊州、沙州、瓜州,每一座城池的收复,都意味着通往长安的道路被缩短一程。
当地军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眼中饱含热泪。
队伍最终抵达东征的前线肃州城下,大军在此暂时扎营,进行最后的战前部署。
杨袭古马于肃州城外,眺望着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心潮澎湃。
他和郭昕早就盼着,能打通河西走廊,跟长安联系,可终究因为军力不足,一直没能成功。
别说成功打通西域走廊,就算保住北庭和安西都护府,都成为一种奢望。
原本他们以为,在西域只能自保,没想到出了林昊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硬是通过联络上了长安,并且通过回鹘转道,重新打通西域和长安的联系。
如今他们带着大军,即将光复河陇、打通长安的重任。
此次若能功成,青史之上,必能留下他们三人的痕迹,唯有一件事。
其实说起来,他和郭昕都想带着大军东征,毕竟这是他们多年来的夙愿,最好是由郭昕来担任统帅。
唯有这个出身郭家、深受朝廷信任的老臣,来主持此次东征,才能减少来自长安的猜忌,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政治麻烦,便于日后与朝廷的沟通衔接。
但他跟郭昕商议过,最后还是决定,由郭昕留守西域,林昊作为统帅,他则跟着林昊东征。
原因无非有三点,首先在伊犁河谷一战,已充分证明了林昊那超越时代的军事才能,林昊这个西域大都督名正言顺。
其次就是林昊能只身入长安,向陛下请到了援军,就说明了林昊比郭郡王,更加容易获得陛下的信任。
不然,陛下也不会将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合并,由林昊担任西域大都督,总揽西域及收复的河西军政。
最后就是他们猜测,或许陛下对郭家,并没有那么信任~!
回归正题,此时的肃州城内,气氛截然不同。
吐蕃守军明显加强了戒备,巡逻队穿梭不息,城头守军数量大增,弥漫着一种紧张的压抑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内那些在吐蕃统治下,挣扎求生的大唐遗民。
绝望与麻木,曾是他们的常态,但近日,各种隐秘的消息如同暗流在坊间涌动。
“听说了吗?王师在西方大破葛逻禄!”
“听说是一位,被陛下册封的西域大都督,用兵如神……!”
“对,还有郭令公的侄儿,郭郡王也一起出征,把葛逻禄打得落流水!”
“大军如今,已经到了城外了······!”
这些零碎的消息,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他们早已冰冷的心。
麻木的脸上开始出现细微的波动,绝望的眼神深处,重新燃起一丝微弱却顽强的希望。
他们不敢公开交谈,只能借着擦身而过的瞬间,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心中默默的期盼着大唐王师的到来。
等王师归来,他们的苦日子,或许真的快要到头了!
······
林昊还没有抵达肃州城下,探马就带回来了消息。
“禀大都督,肃州城墙头戒备森严,城头旌旗密布,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吐蕃守军兵力也增加了许多。”
杨袭古闻言,眉头微蹙的看向林昊,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说道:
“大都督,肃州乃河西雄镇,城高池深,若是硬攻,我军必然损失不小啊!”
以联军的持续作战能力,想要打通整个走廊,必然要付出的惨重代价。
从肃州一路东去,甘州、凉州、会州、兰州、渭州,几乎都是要塞坚城。
如果每个城都需硬撼强攻,即便军队士气如虹,只怕打到长安城下,也已折损过半,难以为继。
林昊遥望着肃州城,嘴角却泛起一丝笑容,胸有成竹的说道:
“大都护且放宽心,在出发前我就做好了准备,破城未必需要儿郎们用血肉去填。”
林昊早就知道吐蕃守将的盘算,尤其是伊州之败犹如昨日,对方显然吸取了教训,打定了主意倚仗坚城,以逸待劳。
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将肃州变成血肉磨盘,一点点消磨掉联军兵力和锐气。
同时,根据之前搜集的情报显示,吐蕃在肃州外围还布置了机动兵力,只待联军师老兵疲,便可里应外合,发动致命一击。
联军大营内,求战之声却此起彼伏,与统帅的冷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康怀恩第一个按捺不住,快步来到林昊面前,躬身请命道:
“大都督!前次西征,小人未能追随左右,寸功未立,心中惶恐!”
“此战,请务必让小人率部为先登,必效死力!”他语气急切,眼中带着对巩固自身地位的强烈渴望。
未能参与对葛逻禄的辉煌胜利,让他深感不安,急需一场硬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话音未落,回鹘将领骨咄禄同样不甘人后,他抱拳行礼道:
“大都督!末将麾下儿郎早已饥渴难耐!吐蕃人乃我回鹘世仇,此战正该我等为前锋,一雪前耻!”
他与其他回鹘将领一样,渴望着更多的战利品和功勋,以巩固他们在回鹘内部以及在大唐联盟中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