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这就不是个合格的官员(1/2)
。。。谁先开口说个话啊。
内阁之中,气氛非常的沉重。
坐在上首,看着下方正在大眼瞪小眼,意图用眼神杀死对方的刑部尚书李征仪和兵部尚书黄克瓒,毕自严头疼的伸手捂着自己的额头。
皇帝说要对刑部和大理寺的权责进行调整,结果两边还没谈妥,兵部在知道巡检司要归刑部管后,也参与了进去。
这和原来说好的不一样啊。
从各地都司卫所拆出来的巡检司,从程序上讲,本来都是直接归兵部管理了,怎么现在却划分给了刑部去管呢?
而且,皇帝从戚金的手下拉出一个正儿八经的京营,就改了个名字叫巡防营,怎么就归刑部管,不归兵部管了。
真要是这样执行,那这大明以后军事问题,到底是问兵部还是问刑部。
他这个兵部尚书是不是就能直接下岗了?
“黄尚书别这般看着李某啊。”
终归在性子上是不如黄克瓒爆裂,而且也更懂得明哲保身,为此李征仪先软了下来,开口道。
“地方知县、知府的查案、断案之权被拆分了出来,分别交给了巡检司和刑名司,而朝廷六部也早就改有所动作,只是因为牵扯太多,陛下方才放在了如今。”
“南直隶发生的事情,黄尚书想来也是早已听说,几十个乱民就能冲州破府,若是因为此等事情就调动军队,大动干戈,劳民伤财啊。”
“你们要管地方上的衙役,你们自己去挑,为什么要直接将巡检司接管过去。”
听到李征仪的话,黄克瓒脸色涨的通红。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在吃他黄克瓒的现成。
他早已经察觉到了皇帝对兵部在军事上没能力的不满,中军、后军两个驻地都在外面的都督府就是表现。
作为一个兢兢业业的老黄牛,黄克瓒屡次三番下公文到各省都司,令他们抽调精锐人马,组建守备司、巡检司,甚至还派遣了兵部的官员出去巡查。
别的地方且不提,就是河北、山东两道各府城的巡检司,那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不敢说能比的上京营和前后两军都督府那见过血的府兵,也比不上守备司的兵马,但也要比那些个卫所的架子要靠谱。
现在皇帝嘴皮子一动,这些人从军兵就变成了衙役,但凡是个政治生物都没法接受。
他要是就这么沉默着接受了,那以后也别当一部尚书了,尽早致仕退休吧。
能把自己衙门权责都给让出去的尚书,在官场上是站不住脚的。
但这火气又不能给撒到皇帝的身上,所以黄克瓒对着李征仪就是火力全开。
“某来问你,若是巡检司的兵丁都归了你们刑部去管,那些原来卫所军兵的卫籍要如何处理?”
“他们的俸禄又要从何处而来,是你们刑部给他们发吗?”
“还有,地方衙役的职责是安民查案,但现在不少从卫所改编而来的巡检司可都是配有火器的,你说这些东西要不要收回来。”
“啪啪啪。”
拍了拍手,将在场众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毕自严开口到。
“好了,好了,都消消气。”
“朝廷新政,各省、府、州县都要设立巡检、邢名两个衙门,巡检司划归刑部管辖的事情,要慢慢的去做,不可能是朝廷一纸命令,所有人都能接受,要慢慢的去解释,去说服。”
“另外,朝廷内省各地卫所都在渐渐的废除,改设州县,都有什么地方需要守备司,兵部尽快给内阁一个章程。”
看了一眼黄克瓒,毕自严戳破了对方的怒气,但还是给了黄克瓒台阶下。
别以为他不知道,黄克瓒将精锐都放在了守备司,在和而巡检司里面放着的都是些人精。
现在巡检司要改归属,如果黄克瓒有要留在兵部的人,那就尽早上公文往守备司调,他这边给用印。
“。。。”
看到上面毕自严的目光,黄克瓒的面色总算是好了些。
“县设巡检局、州府设巡检司,省、道设巡检巡检厅,直归刑部管理。”
“衙役数量、兵甲配置、职权范围这些事情,刑部尽早定下来。”
“那原来的按察司呢?”
毕自严的安排刚说完,周应秋就开口询问。
“是裁撤,还是改制。”
“各个府县分拆为刑名、巡检两部,查案权和断案权分开后,按察司的权责也要做相应的拆分。”
“而且,现在刑部管巡检,大理寺管刑名,但刑部尚书是正二品,大理寺卿是正三品,两边的品级不相称。”
“如果不做调整,就算是各府县将刑名和巡检拆分了开来,巡检那边恐怕话是不会将断案之权交给刑名。”
“方才陛下去宫中看望太妃前,曾对我言,大理寺卿要升到正二品。”
对周应秋点了点头,毕自严声音平淡的开口道。
“这。。。”
毕自严的话音落下,诸部尚书、侍郎纷纷低声商议了几句后,将目光看向了大理寺卿朱国祚。
眨巴了两下眼睛,朱国祚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自己该是个什么表情。
大理寺不再复核刑部已经核过的案子,而是直管各地查案,权力大增,自然是该高兴。
但是,想要将这份权力从刑部安安稳稳的接过来,就是一个非常考验人能力的事情了。
而朱国祚有这个能力吗?
很遗憾,并没有。
作为万历十一年的状元,朱国祚先授修撰,再进洗马,又进谕德,是朱由校爹泰昌的老师。
抗倭援朝期间,朱国祚刚从礼部侍郎迁为吏部侍郎,就被人以“纵酒逾检”弹劾,回家闲住了十八年。
等到泰昌登基想起了这个曾经的老师,朱国祚才重新回到京城当官儿。
然而,还没等他在到京城呢,泰昌就把自己给玩死了,朱由校登基。
秉持着对翰林书生的不信任,朱国祚就没捞到个实权,被朱由校丢到了大理寺卿,这个只需要每日翻翻刑部送过来的卷宗的位置上。
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养老的官员,现在突然让他去和别人抢权,可真的是有些难为人了。
看着在场众多官员虎视眈眈的目光,朱国祚的脸皱成了苦瓜。
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
这是如今京城官场上的名言。
现在的京官,尤其是六部尚书这些高官。
你可以想法疯狂,行事激进,只要你能说服皇帝,皇帝就会给你兜底。
但你要是占着位置做不了事情,那结果就只能圆坨坨的滚蛋。
朱国祚突然想要致仕回家养老了。
“朱公就不说些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