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细水长流(2/2)
这种事李谕没法过多干涉,是他的自由。以特斯拉的性格,也改变不了。只要他能好好地在无线电公司里做事,其他就不管了。
小摩根与李谕握手道:“恭喜你们在世博会取得了重大成功,父亲邀请几位在戴尔莫尼科餐厅共进晚宴。”
李谕与他碰杯道:“祝愿美好的明天。”
摩根的手段很大,与政客的关系也很好;他的钢铁公司以及铁路公司遍布全美,有不少土地。所以基站建设由他出面,非常合适。
普朗克年龄不算小,懂得给别人台阶下。教廷都做到这份上了,怎么都应该附和一下。
恩格斯直接说:“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全部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这和旧的上帝——天和地的创造者、一切事物的主宰,没有他就一根头发都不能从头上落下来——相距不知有多远!”
硬要类比的话,有点像中文的行楷,规规矩矩的同时又有点飘逸。
信封非常考究,火漆封得同样很有艺术感。
至于统计等细致事情,谢煜希更加在行,她也来到办公室,对李谕说:“受限于我们的产能,其实是我们主动中止了订单的接收,不然会更多。”
不过李谕更愿意相信是他们做不明白鸭子,因为鸡肉口感上的确比鸭肉更加嫩,也就中国厨师能搞定鸭肉这种食材。
只不过要在真正意义上把科学和宗教调和起来不可能,毕竟二者在根基上大相径庭。
戴尔莫尼科餐厅是一家纽约所有顶级名流都爱去的高档餐厅。
小摩根是下一代摩根集团的掌舵人,jp·摩根已经在着手培养他。
李谕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损失,毕竟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并不要求信仰问题。再加上教皇以及普朗克都亲自写信了,面子是要给的。
请您相信,这是有益于各方的决定!
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于教廷兴建科学院是不是有些矛盾。
摩根道:“我明白,现在订单积压,工厂扩张理所应当。据我所知,因为产能不足,不少订单进入了马可尼的公司以及德国人布劳恩的公司。”
都是些金融上的操作,在后世,如果提前知道内部消息,也能够大赚特赚。
“我的意思是阁下的市场敏锐度着实高,令人佩服!”李谕笑道,“我们会准时赴宴。”
而且电报业务是商业刚需,尤其轮船,它们非常依赖无线电。以前轮船一旦出航,直接渺无音讯,天知道它们去哪了。现在有了无线电,就可以和陆地实现实时联络。船上要么是游客,要么是贵重的货物,陆上肯定关心得很。
谢煜希说:“投资扩厂需要不少资金。”
李谕说:“另外,为了保障服务,我们还需要进行基站建设,此事需要拿到各地政府批文。”
并且由于来自天主教教会,所以有意无意中把俄国的圣彼得堡科学院放到了最后。不过前两个确实目前看要强一些。
虽然在书法上讲,这种字体的艺术内涵不够深,但日常使用还是比较适合的。
李谕笑道:“这下真的赚大了。”
摩根带来了窖藏的上好龙舌兰酒,举杯高兴道:“只要报纸刊登后,再进行一番操作,我想只需要几个交易日,ly无线电就能够超过5000万美元,甚至更高。”
看得出来,一切用具都很有欧洲王室的风范,他们就爱用瓷器、银质餐具,以及象征富有的紫色(以前紫色颜料比黄金都要昂贵)。
慕名而来的人多不胜数,包括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英王爱德华七世、拿破仑三世,以及马克·吐温等文化界名人。
李谕说的没错,金融家的鼻子是最灵敏的,除了李谕这些内部人,他们最先感觉到了市场的风吹草动。
既然答应了教廷,欧洲更是不去不行。
“教廷如今创建了一座科学院,诚挚邀请阁下加入。
小摩根纳闷道:“曹操?”
普朗克对教廷的这一做法挺热衷,在信中还说道:“如果教会可以贯彻下去,我想未来自然科学与宗教说不定可以实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信纸内容用的是比较有美感的意大利体书写,这是一种英文里比较流行的字体,连笔不是很严重,字形和日常接触的英文字体相似,阅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还能够写一些漂亮的式。
让近卫昭雪寄出信件后,特斯拉来到了李谕办公室。
最后的落款是众仆之仆、庇护十世。
李谕看到信件竟然从罗马教会发过来,信封上不仅有英文,还有意大利文,邮票也是贴了意大利和美国的。
李谕说:“摩根先生,如果您要注资,按照此前签订的章程,作为大股东,是要同时按比例进行固定资产投入的。”
所以无线电的发送非常多。
简直不是细水长流,而是江水长流!
贝尔以前的电话公司是同一个道理,赚的都是长远钱。
而长远赚钱能力又恰恰是金融市场最为看重的,股价百分百大涨。
摩根点点头:“我们的产品覆盖能力与抗干扰能力都要更强,定价一样已经对他们是一种打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