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冲奥(2/2)
很显然,奉俊昊是彻底撒开了拍电影,把毕生所学都给倾注进去了。
“当然不是过奖,今天我趁着大家都在,我正好统一一下思想,这个片子我是奔着奥斯卡最佳电影去的。”
说完,徐嘉拍拍奉俊昊的肩膀,“准备一下,这是一段艰苦的征程,先从东京电影节开始,我希望你一路能站在奥斯卡领奖位上。”
“咱们国家就不用考虑了,人选的话我这儿还真有一个,算是跟咱们电影圈有过不少交际的熟面孔,不过我跟他不熟,就要看徐嘉你能不能说动人家了。”韩三平犹豫着,缓缓开口道。
“您过奖了。”奉俊昊下意识想要谦虚。
“以我对徐总的了解,感觉欧洲三大可能还不是徐总的最终目的,他可向来喜欢憋大招。”辛爽说道。
嘉行指不定要栽一大跟头,别以为不可能,电影圈里面的水深着呢。
最关键的是,他仔细一琢磨,这事儿还真不是没有可能。
至少在《我不是药神》里,其实他是占了真实事件改编的便宜。
没见过啊,怎么拍都是创新。
奥斯卡级别的佳作?
实际上这才是正常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电影只去奔着获奖,那才是悲哀。
韩三平的话顿时给众人打了鸡血,如果只是老板发话的话,他们还觉得可能是一时打了鸡血。
奖项也是给团队一个积累。
“这片子我感觉冲戛纳稳稳的,柏林也行,威尼斯的话那边可能对这种风格不太接受。”刁亦男更是侃侃而谈。
一想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可能出现在自家公司,曾佳呼吸都变得紧促起来。
因为高丽财阀们根本不在乎所谓用电影来抗议,只要他们霉菌大爹不发话,北边的兄弟不南下,底层人的反抗只是螳臂当车罢了。
但事在人为,最主要的是这片子得不得奖的,反正能让自己赚钱就成。
但是这么专业的大佬都表示有可能,再加上自家老板不败的传说,那这事儿还真有谱。
唯一可惜的一点,就是这片子从主创到置景地都是高丽。
不得不说,尽管他是公司导演中的晚辈,但对于徐嘉的了解却是最深的。
“这种类型的电影,确实正符合近几年的潮流,尤其是这种阐述阶级的,放在西方会受到奇效。”
电影的交流就是如此,新奇的角度也能给其他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触。
相反在华夏崛起后,他们反而觉得华夏电影越来越庸俗化,大众化。
“哈维。”
放在以前,这都能吹到天上去了,但现实呢,根本没人在乎。
“奉导,恭喜了,拍出了一部奥斯卡级别的佳作。”
可转念想想,以《寄生虫》的内容,要是放在华夏拍,那负面影响就大了。
“谁?”徐嘉挑眉。
真实事件本身就足够有戏剧冲突,甚至于很多方面由于不可言说的原因,还没办法深入。
总不能说你得了奥斯卡我就一定要捧你臭脚。
再被某些有心人给放大问题,吹毛求疵一下。
关于韩三平的提议,徐嘉表示要考虑一番。
清楚哈维德行和下场的他,自然不会去淌这个浑水。
到时候墙倒众人推,和哈维合作过的嘉行难免也会遭人讹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