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迁令(1/2)
“此子,类我啊!”
彭城的府宅中,赵佗打量着立在他面前,神色恭敬的韩信,不由在心中感叹起来。
按照他派往淮阴的使者回报,那一日韩信在市肆中被屠户少年欺辱,在面对胯下之辱时毅然选择了反抗,当场将欺辱他的少年重创。
脚踹裤裆的操作,让赵佗初次听闻时不免惊愕,想起了他当年孤身面对秦舞阳时的场面。
一样的选择,果真是天定的师徒缘分。
而在重创屠家少年后,眼见张屠户暴怒,韩信又借助闻讯赶来的市掾,自报私斗之罪,凭着秦法的酷刑威慑力,将张屠户压住不敢报复,以此保全己身。
后来面对问罪的秦国法吏,韩信又暗示他身后有人,凭借着手中的帛书作为证物,惊动淮阴县令。
淮阴县令大惊之下,更不敢严惩,一番和稀泥的执法后,就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恰好这时赵佗派去淮阴接韩信的使者也到了,将他接走的同时,也为赵佗带来了这场不同于历史的事件信息。
这让赵佗心中赞叹,韩信在整件事情中展现出了兵家最重要的一个战法,借势!
韩信感受着放在他肩膀上的那只温热的手掌,心头猛地颤动,双目已是有些湿润。
“好!”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曾一直呵护着自己的父亲。
“君侯。”
一个字,该!
赵佗又试探道:“我闻你曾在淮阴寄食于人,言必有重报。男儿之诺,不可轻许,我给你十金,你可带去淮阴了结此诺言。”
他很清楚,自己能在这场官场大地震中活下来,平定叛乱只是其次,最主要还是沾了武功侯赵佗的光。
韩信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这是激动的颜色。
赵佗心中再叹一声。
……
项氏被族灭,让他们看到了反抗秦人的下场。
崇拜,感激,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除了擒获刺客的王陵等沛县县吏,以及在符离人葛婴叛乱时,立刻就率兵剿灭的符离县令、县尉得到赏赐和褒扬外。
这次的刺杀事件,让始皇帝深刻的认识到,秦国的力量在六国故地是如何的不稳固。
要不是皇帝看在武功侯的面子上,恐怕他赵广就算侥幸不死,爵位官职也必定一撸到底,半生辛苦尽数付诸东流,岂能像现在一样还能保留郡尉之职。
“君侯之恩,没齿难忘啊。”
已被赵佗招到身边,担任车夫以及侍从的夏侯婴拱手应诺。
抓不住刺客和反贼,这让始皇帝心中窝火,心里的怒气就发泄到了整件事情中所牵涉的人员中。
“楚、赵、燕三地尚有大量六国宗室、贵族遗留,这些人久居当地,各怀心思,有像项氏这样收留刺客并造反谋逆之人。如果不尽早解决,将来势必还要再起祸乱。不能等各地驰道修好了,还是该像齐地诸田一样,尽快将这些人迁入六国城看押起来才是。”
逃窜于沛县附近的张良还是没有抓到,有人说张良可能是被六国余党庇护了下来,也有人说张良可能已经死在了沛县的山林水泽之间。
赵佗拊掌而赞,眼前的这一幕,和他昔日在秦王政面前拒绝学室之途,欲要沙场建功的场面何其相像。
赵广收到诏令之后,大松了一口气。
第一次东巡,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让始皇帝对这片广袤的东方国土失去了兴趣。
整顿完官场后,始皇帝的目光重新放到了整个天下上。
至于郡尉赵广,他本该因为刺客和造反的事项遭受重罪,但随后速平项氏叛乱,又连续剿灭僮县和徐县的叛军,最终只是削了一级爵位了事,依旧担任郡尉之职。
冬季迁徙数量庞大的六国遗民,必定会让许多人在迁徙的旅途中病死,但在始皇帝看来,如果能死上一批那就更好了,还省了一番功夫。
赵佗又询问了韩信一些兵法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后,点头赞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