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南北同来(1/2)
第364章 南北同来
“确实在往北征发,但也确实为救援邺城而动”
司马懿面不改色解释道。
曹叡狐疑地看着他。
司马懿:“臣斗胆一问:陛下以为赵云的人马,是否足以破袭邺城?”
“那必然不足。”曹叡果断摇头。
“按北边郡县所报,那赵云只带了千余骑士下山,纵然其人有比肩关羽张飞的骁勇,但我冀州也不缺精兵悍将,何惧贼军区区千骑?”
此言一出,曹泰凛然上前抱拳:
“臣愿领铁骑八百,为陛下擒拿贼将!”
旁边夏侯楙慢了一拍,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表示自己也愿领八百骑士出击。
好在曹叡关注重点不在此:
“朕所虑,乃是赵云自为前锋,其后有大军陆续跟进。”
“一旦其在中山国聚众过万,那再行阻击,怕是来不及,挡不住了!”
司马懿闻言道:
“陛下此虑可谓明见形势!此亦为臣等所忧。”
“而臣在边郡戎马数年,深知田、解二将也明于兵事,必然也能考虑到这种可能性。”
曹叡目光微微一凝,忽地自悟道:
“卿是说,诸将打算北行军都、西关一线去往上谷郡,然后自彼处南下抄掠赵云后路,阻其援军?”
司马懿一揖:
“正是北行军都陉,迂回敌后。陛下圣明!”
曹叡嘿地一笑,姿态已然放松一些:
“诸将若如此行事,倒也符合兵法。”
“然则上谷、代郡常年为边胡所侵,大军辎重往那里搬运,是否有后患啊?”
闻得此言,司马懿微微挺胸道:
“臣不才,这些年在幽州为朝廷靖边,颇有所得。”
“如今边胡闻得臣父子的名号,虽不至于不战而降,但必要避我锋芒。”
“而我儿虽然打仗不如两位校尉,但后押辎重还是足以胜任的!”
“仲达此言太谦了。”陈群忽然插话。
“你父子如今在幽州的威望,又何止于诸胡而已?”
听到陈群这绵里藏针的一语,司马懿面露惶恐,连连告罪。
而曹叡则因此消去大半疑虑。
司马懿招讨边胡功绩,他当然知晓。
甚至因为太过知晓,而忍不住起了忌惮的心思,将其召回邺城。
不过在眼下,这反而成了他信任司马师等人的理由。
再不济,司马懿本人就在自己身边呢。
司马师还能不顾自己生父的安危吗?
便出言稍稍安抚,然后继续问计道:
“话虽如此。但赵云突然东出,邺城人心难免动荡。”
“诸卿以为,朕是否该做些什,稍作安抚?”
这一次,司马懿和陈群二人都没有急于发表意见。
倒是曹泰和夏侯楙基于各自立场,开始踊跃发言。
但不外乎是领兵北上征讨,或者建议曹叡以天子自尊北狩这些军事层面建议而已。
曹叡深知此二人一个忠勇有余,智谋不足。
一个勇字可能还要打个问号。
反正都不是什么值得托付大事的大将。
所以只能顺着他们的提议稍稍勉励几句,却都不当真。
而就在今夜议事就此草草收场之际。
有禁中军士匆匆入禀,带来一个河南方向的重大军情。
关平大军再度东侵,现已接连攻破东郡治所濮阳城,兖州治所廪丘,以及位于这两地之间的其他县城、据点。
自此,与魏郡隔河相对的东郡,已经全境沦陷。
毌丘俭救援不利,现已经退守东郡东端,与东平国、山阳郡三地交界处,那片叫大野泽的巨大湖泊。
据说身处洛阳的汉天子刘禅,喜闻捷报,决定行幸濮阳,亲自奖赏将士。
这对于大河北岸的邺城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赵云东出太行更加可怕的消息。
因为赵云虽然没有大河阻隔,但他到底只有千余人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