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 第133章 乡试(一)

第133章 乡试(一)(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一拳一点攻击力,吾乃一拳超人 渣夫只救白月光,我改嫁糙汉团长 斗罗:武魂米瑞斯,我为光明主宰 人在现实,机械飞升? 刑侦:我能看到犯罪记录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我真没想当说唱歌手啊 暗恋七年失败后,我被竹马强娶了 牛头人当然能成为冒险者! 重生七零,禁欲硬汉夜夜宠

之后就是发考卷和草稿纸,发考卷的时候,还有衙役过来核对,根据报名时录入的籍贯外貌信息再次核实,以免有人换了座位替考。

如果查出来,不仅不能继续考,生员身份也要作废了,往后也不能再考试。

没多久,就来了两个號军。

两个人站在姜淮面前,细细打量他,又让他再报一次姓名籍贯。

姜淮报了后,两人听了核对后道,“是这个吧?”

“是,都对得上。”

“行,过了。”

之后他们將卷子发给了姜淮,又在卷子上盖了个戳印,示意核对通过。

他们又去了下一个號房。

姜淮则摊开试卷,开始做题。

依旧是考四书,加上他学的本经,然后是诗赋题。

第一题,四书题。

【緡蛮黄鸟】

姜淮一看,这题出自《大学》,不过只选了半句,全句是,“緡蛮黄鸟,止於丘隅。”

緡蛮即绵蛮,说的是鸟鸣之声,隅就是角落,这里指鸟棲息。

这句话的意思是绵蛮叫著的黄鸟,棲息在山冈上,是说,鸟儿都懂得选择適宜的棲息地,何况是人呢?

这句话后面的一句话是,“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就是鸟儿也知道选择適宜棲息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明白自己行为的边界与归宿,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句话旨在引发对人性修养的反思,强调人应具备自知之明,清晰认识自己行为与欲望边界所在。

这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写照,我们日常的行为应当恰到好处,既不过度也无不足,达到一种理想平衡……

答完这题,姜淮深吸一口气,答下一题。

第二题,也是四书题。

【王何必曰利】

看到这句话,姜淮脑海里就冒出,“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说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

孟子说:“大王,我们不只谈利益,应该谈仁义。

从歷史背景来看,孟子生活在战国,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各国君主为了国家利益,往往忽略仁义,孟子这番话,无疑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痛心疾首的控诉……

“何必曰利”这一反问,直接否定梁惠王的观点,表明利益並非国家治理的唯一標准,仁义才是根本……

之后姜淮写了一个比喻,如果国家是车,君主比作车主,大夫、士庶人就是车上的人,他们在车上互相爭夺,会导致车的倾覆。

所以孟子才要提出“仁”——国家之所以会危机四伏,就是因为忽视了仁义。

如果国家能以仁义为先,那么利益自然会得到满足。这也是其中的一点国家治理之道。

姜淮主张,不否定“利”,主张“义中有利”,即可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利益……

之后是诗赋题。

“赋得秋风生渭水”,让以“水”为韵,作一首诗。

这种诗姜淮练了很多遍。

提到题目中的“渭水”,姜淮就想起前世逛博物馆时,看到的周人农耕文明发源地,渭水流域,也是姜太公钓鱼之地,唐朝的渭水之盟也是此地。

之后他想了想,提笔写下。

渭岸商飆起,金颸动寒水。

叶飞秦塞空,波撼汉宫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闪婚的杨小姐竟是京圈长公主 诸天:从全职猎人开始的超神之路 影视:从生万物宁绣绣她爹开始 重生1984:我靠赶海打渔成首富 一人之下:我的倒转八方可通天 龙族:当路明非从咒术回战中归来 王者:人在养老,你让我打职业? 我的时代从1977开始 霍格沃茨:摆烂才能变强! 四合院棒梗的名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