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57章 提前布局,规避风险?

第157章 提前布局,规避风险?(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人在高三,从成文曲星开始 误成敌国驸马,带着公主杀穿天下! 从明星助理开始的文娱教父 斗罗绝世:空想家,武魂心灵巨龙 诸天:我有一个主神碎片 全职法师:从天生共系开始 从替补选手,到UFC冠军! 雪后初晴 渣夫哭求复婚,太太携崽二婚

他走到一个卖蒸饼的摊贩前,要了一份蒸饼。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手脚麻利。

李逸尘递过几枚零散的开元通宝。

李逸尘拿著蒸饼,走到一旁人稍少处,慢慢吃著。

目光却依旧停留在市井交易中。

他想起自己怀中確实带有一张面额十贯的债券,是东宫发放的俸禄的一部分。

按照刚才在绢行听到的兑换比例,这张券在市面上可当十二贯钱使用。

溢价两成,这个价格在当前环境下,显示出市场对债券信用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其对轻便交易媒介的旺盛需求。

这种需求之巨大,从市面对债券的渴求程度便可见一斑。

携带方便,信誉坚挺,使其迅速取代部分铜钱和绢帛的货幣职能。

然而,李逸尘心中並无欣喜。

他清楚地知道,朝廷在见识到东宫通过债券成功筹措巨额钱粮后,已然心动。

朝廷欲效仿东宫,发行“官债”,以弥补对薛延陀用兵后的国库空虚,以及应对各地水利、官廨修建等开支。

朝廷若发行债券,以其权威,初期被市场接受甚至追捧,是必然之事。

但问题在於,朝廷是否会遵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债券的本质是信用,是承诺未来偿还本息。

其发行数量,必须与朝廷未来的偿付能力,或者说,与能够锚定其信用的实物相匹配。

若朝廷只看到债券敛財之便,无视偿付根本,无节制滥发,以其巨大的体量,顷刻间便能衝垮目前由东宫债券小心翼翼建立起来的脆弱信用体系。

到那时,债券贬值,信用崩塌,持券人財富缩水,市场交易混乱,引发的將是波及整个大唐的“金融海啸”。

其破坏力,恐不亚於一场天灾或兵祸。

李逸尘吃完最后一口蒸饼,用隨身携带的布巾擦了擦手。

市井的喧囂依旧,人流如织,交易繁忙,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朝廷若行此策,必定会寻求东宫的“经验”,他这位提出债券之策的东宫司议郎,势必会被捲入其中。

是直言进諫,陈述利害?

还是顺势而为,在其中寻求平衡,甚至为东宫谋取更大利益?

亦或是……提前布局,规避风险?

他离开东市,走在返回延康坊的路上。

翌日,两仪殿侧殿。

殿內不似正殿朝会那般庄严肃穆,却更显沉凝。

李世民身著常服,坐於御案之后,手中拿著一份奏疏,正是李承乾昨日呈上的关於试行“纳资代役”与“僱工营建”的条陈。

李承乾坐在下首的锦墩上,身姿挺拔,右脚因足疾微微侧放,但脸上已无往日面对父皇时常有的那种或惶恐或倔强的神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专注。

李世民缓缓放下奏疏,目光落在长子身上,没有立刻说话。

山东之行的歷练,仿佛真正磨去了他身上的某些浮躁与偏激,沉淀下一些更为坚实的东西。

此刻,李世民不再仅仅以一个父亲的目光审视他,更多了几分君王考量臣僚的意味。

“高明,”李世民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你这份条陈,朕看过了。『化徭为银』,『变奴为工』,想法颇为新颖。且与朕详细说说,你欲如何试行?利弊又如何权衡?”

李承乾微微欠身,从容应道:“是,父皇。”

他並未急於阐述具体操作,而是先釐清根源。

“儿臣以为,前隋『福手福足』之弊,根源在於徭役徵发失度,且过於僵化,不恤民力,亦不察地利。我朝虽行轻徭薄赋,然役制本身,仍有可斟酌之处。”

李世民微微頷首,示意他继续。

“故而,儿臣所议『纳资代役』,並非要即刻废除力役,而是於特定区域、特定工程,开一方便之门。”

李承乾条理清晰,开始切入核心。

“儿臣建议,可先於两京之地,及漕运、织造、少府监所属需特定匠艺的工役中试行。”

“理由有三。”他屈指数来,语气沉稳。

李承乾条理清晰地將三个理由说完。

李世民手指无意识地轻敲御案,问道:“纳资標准如何定?若標准过高,民不堪负。若过低,则朝廷募工之资不足,反成亏空。”

“父皇所虑极是。”李承乾显然早有腹案。

“標准不可一概而论。儿臣以为,当区分役之轻重、路途远近、时日长短,並参考当地僱佣工匠之常价,由三省与地方共同勘定,务求公允。初期可略低於市价,以示朝廷体恤,亦防民力竞相弃役趋工,动摇根本。具体数额,需详细核算方能確定。”

“再者,”李世民目光锐利继续发问。

“若此例一开,天下役夫皆欲纳资,朝廷工程所需力役如何保障?尤其是边州苦寒、水利艰辛之役,恐无人愿往,有钱亦难募工。”

李承乾对此难题並未迴避。

“此確为关键。故儿臣强调,此策仅限於部分区域、部分工程。对於寻常农户之力役,尤其是边州、水利等艰苦之役,仍以徵发为主。”

“然,或可於此等役事中,適当提高役夫待遇,改善其劳作条件,使其甘於赴役。同时,试行之策若能见效,国库因效率提升而有所盈余,或可逐步增加对艰苦之役的钱粮投入,以资补偿,徐徐图之。”

李世民静静听著,殿內只剩下李承乾清晰沉稳的陈述声。

他注意到,太子在论述时,引用了不少山东賑灾时观察到的实例,对钱粮收支、人力调配的计算也显得颇为縝密,不再是空谈道理。

这份成长,確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待李承乾言毕,李世民沉默了片刻。

他端起手边的茶盏,抿了一口已微凉的茶汤。

“高明,”李世民放下茶盏,目光深沉。

“你所言,確有几分道理。体察民情,考量利弊,思虑也算周详。此法若成,或可紓解民困,提升工效,於国於民,似为两便。”

李承乾心中微凛,知道“似为”之后,必有转折。

果然,李世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

“然,牵一髮而动全身。役制关乎赋税、关乎民心、关乎朝廷对四方之掌控,更是与均田、府兵等制紧密相连。贸然更张,风险不小。”

他站起身,在御案前踱了两步,玄色袍角轻拂。

李世民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李承乾,眼神锐利如鹰隼。

“此非东宫一家之事,乃关乎国策。朕虽觉你所言有些新意,然是否可行,如何推行,需集思广益,慎重决断。”

他回到御案后坐下,做出了决定。

“朕会召集朝堂重臣共同商议你这份条陈。你將今日与朕所言,届时再与诸臣工分说明白,听听眾议如何。”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霍格沃茨:摆烂才能变强! 重生1984:我靠赶海打渔成首富 诸天:从全职猎人开始的超神之路 四合院棒梗的名义 王者:人在养老,你让我打职业? 一人之下:我的倒转八方可通天 我的时代从1977开始 龙族:当路明非从咒术回战中归来 影视:从生万物宁绣绣她爹开始 我闪婚的杨小姐竟是京圈长公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