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32章 学生……实在难以安心。(求月票!!!)

第132章 学生……实在难以安心。(求月票!!!)(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人在高三,从成文曲星开始 误成敌国驸马,带着公主杀穿天下! 从明星助理开始的文娱教父 斗罗绝世:空想家,武魂心灵巨龙 诸天:我有一个主神碎片 全职法师:从天生共系开始 从替补选手,到UFC冠军! 雪后初晴 渣夫哭求复婚,太太携崽二婚

第132章 学生……实在难以安心。(求月票!!!)

李承乾沉吟良久,方才李逸尘所言种种,如惊雷道道,劈开他脑中固有的藩篱。

那些关於扑蝗、食蝗、乃至疏导粮价之论,初闻惊世骇俗,细思之下,却觉其中蕴含著一种迥异於圣贤书的、冰冷而高效的逻辑。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中已带上一丝决断,望向李逸尘。

“先生所言救灾诸策,环环相扣,牵一髮而动全身,绝非简单几道詔令便可推行。其中千头万绪,地方官吏或阳奉阴违,或能力不济,学生————实在难以安心。”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甚至带著一丝前所未有的衝动。

“孤意已决,欲亲赴山东道灾区,主持賑灾事宜。唯有亲临其境,方能洞察实情,督飭各方,令诸策得以贯彻。”

“先生以为如何?”

李逸尘闻言,面色平静。

他微微頷首。

“殿下能有此心,实乃灾区百姓之幸。亲临督导,確能震慑宵小,激励地方,使政令通达,减少层层盘剥损耗。臣,附议。”

得到李逸尘的肯定,李承乾心中一定。

“既如此,先生,我们此番前去,除却方才所议诸法,尚需准备何事?”

“钱粮乃重中之重,债券或可再用,然具体当如何操持?”

李逸尘略一思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殿下明鑑。债券確可再用。如今市面之上,东宫债券因首批发售迅疾且西州之事尚未见风险,其转手之价已超票面三成有余,此非长久之象。”

“价过高则易滋生投机,一旦有风吹草动,反噬更烈。”

“正好藉此賑灾之机,適度增发,一则可募集急需钱粮,二则可平抑市价,使其回归常轨,稳固信用根基。”

“然,”他话锋一转,强调道。

“此次增发,额度不宜过大。臣估算,五万贯足矣。过少则杯水车薪,过多则恐衝击过甚,反令持券者恐慌。”

“此五万贯,亦非全数以钱帛形式募集。可明示天下,此批债券,准以粮食折价兑购,且优先收取粮粟。”

“朝廷按略高於当前市价之公允价折算,如此,可直接吸引各地粮商运粮至长安或指定官仓,省去朝廷后续採买转运之耗。”

李承乾眉头微蹙,提出疑虑。

“先生此策甚妙,以债券直接吸纳粮食。然————学生听闻山东蝗警,这两日长安粮价虽表面平稳,暗地里只怕已有蠢动。”

“待到灾情確认,粮价必飆。届时,这五万贯能购得之粮,恐怕————不及预期。”

李逸尘摇了摇头,语气沉稳。

“殿下所虑,乃常情。然请细思,如今天下承平,除山东局部遭灾外,关中、河东、江淮、乃至蜀中,皆属丰稔之地,官仓、民户存粮总体充足。”

“粮价波动,关键不在存量多寡,而在於流通与否,在预期好坏。”

他进一步剖析。

“朝廷若强行抑价,便是断绝流通,迫使粮食转入暗处,此乃让灾情雪上加霜。”

“反之,若朝廷明示將以债券公平购粮,並允诺灾区粮价可按市价交易,虽价高,却给了天下粮商一个明確的利导。商贾逐利,见有利可图,且道路通畅无阻,便会自发组织粮队,源源不断將各地余粮运往灾区。”

“这“源源不断”四字,便是平抑粮价最根本之力。”

“五万贯债券所直接吸纳之粮,只是引子,更重要的是藉此举向天下表明朝廷解决粮源之决心与渠道,稳定预期,引导更大规模的民间运粮行为。”

“故臣以为,五万贯,辅以精盐折兑,应足堪启动,关键在於后续疏导之策能否跟上。”

李承乾若有所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划动。

“先生之意,学生明白了。朝廷之力有时而穷,而民力无穷。”

“賑灾首要者,非是朝廷大包大揽,而是要以朝廷之力,引导、撬动民力,使物资得以畅通,如此方能活全局。”

他顿了一下,又道:“然则,学生此去,重心当在何处?扑蝗、食蝗、粮价诸事,虽紧要,似乎皆属应急?”

“殿下所言极是。”李逸尘肯定道。

“应急之事,需雷厉风行,然殿下身为储君,目光更须放长远。此番亲赴灾区,首要之功,在於安定民心,组织生產,筹划灾后重建。此乃根本。”

他具体阐述道:“譬如,蝗灾过后,田地受损,百姓惶惶,今岁秋播乃至明春粮种皆成问题。”

“殿下需督飭地方,统计受灾田亩、缺种农户,及早从常平仓或未受灾州县调拨、借贷粮种,確保不误农时。”

“此乃灾后重建第一要务,关乎来年是否再生饥饉。”

“又如,方才所言允许粮价上浮,虽为疏导,然必有贫苦之家无力购买。”

“此便需以工代賑”。殿下可大规模招募灾民,授予钱米为酬,令其参与官府组织的各项工程。”

“诸如挖掘深埋蝗尸之坑壕,为焚烧、烹製蝗虫准备大量柴薪,乃至修缮被蝗群损毁的房舍、

道路、沟渠。”

“如此,灾民得食得以活命,官府得劳力以推进救灾,地方得修葺以復元气,一举数得,远胜单纯发放救济,徒生怠惰与不公。”

“再如,粮价既开,必有豪强、胥吏趁机囤积、勒索,或民间因爭抢物资而生斗殴、盗抢。”

“此需殿下坐镇,明法令,严刑赏,派可靠之人巡查市易,弹压不法,確保秩序,使朝廷良法美意,不致沦为奸宄牟利、百姓受苦之渊藪。”

李承乾听得连连点头,只觉思路愈发清晰。

然而,李逸尘口中不时冒出的“以工代賑”,以及先前提到的“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让他心生好奇与探究。

这些词语,似有所指,却又非经史子集常见。

他忍不住打断问道:“先生方才屡次提及以工代賑”,又言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学生愚钝,不知此三者具体何解?”

“在救灾之中,又如何运用?望先生详加指教。”

李逸尘知太子已渐入其彀,开始主动探询这些超越时代的观念,这正是引导其思维深化的好机会。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以儘量贴合此世认知的语言解释。

“殿下垂询,臣便试为殿下剖析。此三者,皆关乎度支调配与民生安顿之理。”

“先说以工代賑”。此策核心,在於变无偿施捨为有偿劳作。朝廷开仓放粮,若直接分发,灾民坐等救济,易生惰性,且易被胥吏剋扣,难以普惠公充。”

“而以工代賑,则是官府提供公共劳作之机会,如臣方才所言砍柴、修路、掘壕等,令灾民凭自身气力换取钱米报酬。”

“如此,灾民得食,存其廉耻,葆其勤劳之习。官府得工,推进实务,钱粮用之有踪,效率远胜空耗。社稷得安,民有正事可做,便不易滋生事端,流民自然减少。”

“此乃將賑济与生產结合,化消耗为建设之良法。”

李承乾眼中亮光一闪,抚掌道:“妙极!如此一来,朝廷所出钱粮,非是白白消耗,而是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工程劳力,灾民亦非徒受恩惠,而是自食其力!”

“果真是两全其美之策!此法,定要在灾区大力推行!”

李逸尘点点头。

“至於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此乃臣为便於说明,所做之譬喻,用以形容世间两种调节供需、配置资源之力量。”

“所谓看不见的手”,意指自发调节的力量。譬如粮价,若官府不加干预,粮少则价高,价高则诱使四方粮商运粮来售,粮多则价渐平。”

“反之,粮多价低,则贩运者少,生產亦减。”

“此乃无数商贾、农户基於自身利害,自发行事,最终竟能在无形之中调节余缺,平抑物价,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控。”

“此番救灾,臣建议允许粮价適度上浮,正是欲藉助此看不见之手”,吸引粮源,畅通物流。”

李承乾若有所思:“这看不见的手”,便是利用人性趋利之本能,引导其为大局所用?”

“正是。”李逸尘肯定道。

“然,此手並非万能,有其局限。若任由其操纵,富者愈富,贫者愈贫,遇天灾人祸,贫弱者立时便有覆灭之危。”

“且商贾逐利,有时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反害民生。是故,便需看得见的手”加以制约、引导。”

“这看得见的手”,便是指朝廷官府之力量。”李逸尘解释道。

“朝廷通过制定法令、徵收赋税、兴办工程、掌管常平仓、直接賑济等手段,主动干预,调节分配,维护公正,保障民生。”

“譬如,在灾区开设粥棚,无偿救济赤贫;动用常平仓存粮,择机投放粮市,示之以朝廷掌控,抑制投机;严刑峻法,打击奸商囤积;组织以工代賑”,提供就业机会。此皆看得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他总结道:“故而,善治国者,尤其是应对此等大灾,绝非单纯依赖看不见之手”放任自流,亦非仅凭看得见之手”强行压制。”

“须知,水至清则无鱼,管得太死则民不聊生。然水至浊则鱼鱉不生,完全放任则弱肉强食。”

“须得二者结合,以看得见的手”划定界限,维持秩序,保障底线;同时尊重並善用看不见的手”之活力,引导其流向所需之处。”

“此番賑灾,允许粮价浮动是用看不见之手”,朝廷賑济、以工代賑、严打奸商则是用看得见之手”。”

“两手並用,刚柔並济,方能於灾祸之中,寻得一线生机,儘可能多地保住元气。”

李承乾听得心神激盪,只觉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以往许多模糊不清、纠缠矛盾的治国难题,此刻竟被这“两手”之说梳理得清晰分明。

他反覆咀嚼著“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这两个比喻,越想越觉得贴切深邃。

“先生之论,当真发人深省!”李承乾长嘆一声,脸上因激动而泛起红光。

“以往只知仁政爱民,抑商重农,却从未將这其中关窍剖析得如此透彻!”

“这两手”並用之道,非仅可用於救灾,於平日治国,想必亦是相通!”

他霍然起身,在殿內踱步数圈,猛地停下,目光灼灼地看向李逸尘。

“学生这就去面见父皇,陈明亲赴灾区之志,並奏请增发五万贯债券,以粮盐折兑为主!先生所授诸策,学生必竭尽全力,於山东之地,行此非常之策!”

两仪殿內,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山东道曹、濮、齐数州蝗灾的六百里加急文书,如同一块巨大的寒冰,压在了每一位在场重臣的心头,也压在了帝国主宰者的御案之上。

李世民面色沉鬱,手指捏著那薄薄却重若千钧的绢帛,指节微微泛白。

他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唐俭等人,声音带著一丝压抑的沙哑。

“诸卿,都看过了?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唐俭率先出列,他眉头紧锁,脸上是惯常的严肃与此刻深切的忧虑。

“陛下,急报所言,蝗蟎滋生,势已蔓延,田稼受损严重。当务之急,乃即刻下詔,严令山东道诸州、县,即刻组织官民人等,全力扑杀。”

“需划定区域,明確职责,令刺史、县令亲赴田间督战,不得有误。此乃第一要务。”

李世民微微頷首,这是应有之义,也是歷朝歷代应对蝗灾最直接的手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高武:武魂是D级锈刀,但有挂! 火影:宇智波的红发男 斗罗:庸才学院?开局收徒朱竹清 火热年代:从娶女知青开始 1979:逆流琥珀年代 谍影:血色不羈 我不是精神病!我真是职业选手 古龙世界里的红尘浪子 神诡禁域 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