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风云再起(2/2)
朱棣见局势不对,下令撤退,可已经晚了。
木华黎的蒙古兵衝散了他的骑兵,张皓月的士兵堵住了他的退路,城墙上的百姓还往下扔石头,砸得朱棣的兵哭爹喊娘。
“撤!快撤到黑风寨!”朱棣没办法,只能带著残兵往黑风寨逃。
张皓月没追,他知道,黑风寨有朱棣的火药,不能贸然进攻,得先稳住济南,再做打算。
走进济南城,百姓们涌了出来,手里拿著水和食物,往士兵手里塞。
一个小姑娘抱著个布偶,走到张皓月面前,布偶的脸被划了个口子,却被缝得整整齐齐,那是“保苗神”。
“元首,俺娘说,这个能保平安,俺给你。”小姑娘把布偶递过来。
张皓月接过布偶,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小姑娘。俺会带著它,打跑朱棣,让大家都平安。”
知府大人走到张皓月身边,手里拿著个帐本:“元首,城里的粮还够吃三天,要是朱棣再来,咱们恐怕……”
“粮的事不用愁。”张皓月笑著说,“应天的百姓已经凑了粮,很快就会运过来。而且,咱们还有个好消息,木华黎已经带著人去黑风寨了,说不定能端了朱棣的火药库。”
正说著,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木华黎的人回来了!
他们身上沾著血,却个个面带笑容,手里举著个大旗,上面写著“燕”字,是朱棣的帅旗。
“元首!”木华黎跳下马,对著张皓月抱拳道,“黑风寨端了!朱棣的火药库被俺们炸了,还抓了他的副將!阿鲁台的蒙古兵见势不妙,跑了一半,剩下的都投降了!”
济南城顿时欢呼起来,百姓们敲锣打鼓,把士兵们围在中间,嘴里喊著:“新大明万岁!元首万岁!”
张皓月站在人群中间,手里拿著小姑娘给的布偶,又摸了摸腰间的锈柴刀,刀上徐达的血,似乎还在发烫。
他知道,朱棣虽然逃了,但他肯定还会回来,这场仗,还没打完。
可看著眼前欢呼的百姓,他心里充满了底气。他抬头望向北方,那里是朱棣逃去的方向,也是新大明要守护的土地。
“朱棣,你儘管来。”张皓月的声音在济南城上空迴荡,“只要有百姓在,有这民心在,你就永远贏不了。”
……
不久后。
济南城的欢呼声还没散,城北的官道上,一骑黑影正裹著风沙狂奔。
朱棣伏在马背上,甲冑上的“燕”字帅旗被刀劈去半角,鲜血顺著马鞍往下滴,那是黑风寨突围时,被木华黎的弯刀划开的口子。
马是从蒙古兵手里抢来的汗血马,耐力惊人,可朱棣的后背伤口却在火辣辣地疼。
他回头望了眼济南城的方向,阳光洒在城墙上,“新大明”的红旗像团烧不尽的火,刺得他眼睛生疼。
“张皓月……”朱棣咬著牙,吐出带血的唾沫,“你以为端了黑风寨,就能断了我的路?”
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半块刻著“瓦剌”二字的铜牌,那是三个月前,他派密使去漠北,和瓦剌首领马哈木换的信物。
当时马哈木还在犹豫,说要等“大明內乱”的实据,现在,黑风寨的败绩,反而成了最好的“投名状”。
汗血马奔到黄河渡口,早有一艘快船候在那里。
船老大是朱棣的旧部,脸上带著道刀疤,见朱棣来了,赶紧把他扶上船:“王爷,瓦剌的使者已经在对岸等了,说马哈木大汗要亲自见您。”
朱棣点点头,瘫坐在船板上。
他望著浑浊的黄河水,突然想起洪武十三年,父亲朱元璋带他去凤阳祭祖,也是在这条河边,父亲摸著他的头说:“棣儿,这天下是朱家的,谁要是敢抢,你就提刀杀了他。”
那时他信,可现在,他手里的刀快握不住了。
三日后,漠北的瓦剌王帐里,马哈木正坐在虎皮椅上,手里把玩著朱棣送来的礼物。
一把镶嵌著宝石的唐刀,是朱元璋当年赐给徐达的,朱棣从黑风寨的密库里翻出来的。
“燕王殿下,”马哈木的汉话说得半生不熟,带著草原人的粗糲,“你说张皓月杀了朱元璋,夺了大明的江山,可我怎么听说,朱元璋还被关在应天的天牢里?”
朱棣站在帐中,后背的伤口刚包扎好,动作还有些僵硬:“那是张皓月的诡计!他留著我父亲,是想借『洪武大帝』的名头笼络民心。等他站稳脚跟,迟早会杀了我父亲,到时候,他就会挥师北上,吞併草原!”
他从怀里掏出张地图,是朱元璋当年绘製的《九边图》,上面標註著明朝边境的兵力部署:“大汗你看,大同、宣府的边军,现在都被张皓月的人控制了。他们造了新的火器,射程比咱们的弓箭还远,要是等他们练好了兵,草原就再也没有安寧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