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代號天网!敌特的死亡名单!(1/2)
命令,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瞬间吹遍了京城乃至全国的各大核心工厂。
一份由工业部和军委联合签发的,印著“最高优先级”的红色文件,被送到了电子管厂、化工厂和奉天精密机械厂的厂长办公桌上。
文件內容很简单:无条件配合红星轧钢厂林野总工程师,进行代號为“天网”的紧急项目研发。
“天网”!
这是林野为他构思的这套全新野战防空体系,所取的名字。
疏而不漏,笼罩苍穹!
红星轧钢厂,那间属於林野的,被层层警卫守护的总工程师办公室,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战时指挥部。
办公室的灯,二十四小时都亮著。
林野把自己关在里面,谁也不见。
地上,扔满了被揉成一团的草稿纸。
桌子上,铺著一张张巨大的图纸。
他的大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
神级空间里,无数关於无线电技术、火炸药化学、金属材料学的知识,被他调动、分解、重组。
他脑海中的那些,来自几十年后的,成熟到极致的武器系统,此刻被他强行“降级”。
他不能使用电晶体,因为电子管厂的技术还达不到。
他不能使用复合材料,因为我们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
他必须在现有的,甚至是落后的工业条件下,用最简单、最可靠、最易於生產的方式,去实现一个超越时代的构想。
这是一种戴著镣銬的舞蹈,其难度,甚至超过了当初设计“崑崙”和“工神”。
第一天,他完成了核心——简易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理论设计。
它结构非常粗糙,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核心就是一个微型电子管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射器不断向外发出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当弹体靠近金属目標(飞机)时,反射回来的电波会引起接收器线路的特定变化,从而触发一个简单的开关,引爆战斗部。
没有复杂的计算,没有智能识別,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第二天,他画出了“天网”系统的核心武器——十二联装车载防空火箭炮的草图。
他没有选择常规的火炮,因为炮管的加工难度大,周期长。
他选择了火箭炮。
说白了,就是一堆可以调整角度的钢管,焊在一个解放卡车的底盘上。
技术含量低,生產速度快,可以做到瞬间火力覆盖。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第三天,他拿出了另外两张图纸。
一张,是全新的14.5毫米四联装高射机枪。
他將四根枪管並联,通过一个简单的传动装置,由一个电机驱动,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惊人的每分钟2000发以上。
这东西是中近程的最后一道屏障,用来清理那些侥倖躲过“钢雨”的漏网之鱼。
另一张,是改进型的37毫米高射炮。
他在原有的老旧高炮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简单的液压助动系统,大大提高了炮口的转动和俯仰速度,並且为它设计了同样带有近炸引信的炮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