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订单完成!部长带来的新任务!(1/2)
自从林野將攻关小组一分为二,整个保密车间就变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齿轮,时间在这里仿佛被压缩了。
在林野的亲自指导下,那支由张远等年轻人组成的“调试优化队”进步很快。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操作工,而是开始真正理解“用电信號弥补机械误差”的原理。
他们夜以继日地研究林野给出的资料,从测量工具机的静態误差,到用数学方法初步推算动態误差,再將这些复杂的补偿数据,转化为一行行精准的指令,打在穿孔纸带上。
这个过程,是让每一台钢铁巨兽听从指令。他们正从工具机的使用者,转变为共和国第一批能真正驾驭它们的人。
另一边,杨总工带领的“硬体製造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有了第一台母机和子机协同作业,核心精密部件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铸造车间那边,也將模块化床身的生產当成了头等大事,全车间三班倒,炉火昼夜不息。
第三台、第四台、第五台……
几乎每隔一周,就有一台崭新的绿色数控工具机在保密车间里组装完成。
整个车间,从最初的空旷,变得威严肃穆,一台台钢铁巨兽整齐排列,充满了令人心悸的工业力量感。
当第十台工具机的指示灯平稳亮起,顺利通过所有標定测试后,林野下达了新的指令。
“母机生產计划暂停。”
他將一份高精度轴承的图纸放在桌上。
“我们欠国家的500套高精度轴承,该交货了。”
之前,靠著那几位老师傅和一台改造过的老工具机,他们用尽了水磨工夫,一个多月下来,也才勉强磨出了百来套合格品。
但现在,鸟枪换炮了!
林野將任务重新分配,十台崭新的数控工具机,组成了共和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柔性生產线”。
一號机到三號机,负责加工精度要求最高的轴承內外圈。
四號机到六號机,负责生產滚珠和保持架。
七號机到十號机,则负责加工其他配套零件並进行最终的精密研磨。
整个生產流程,被林野用一套优化的程序串联起来。
一块块合金钢毛坯从產线一头送进去,经过一道道工序的精准加工,最后从另一头出来的,就是一套套可以直接封装的精密轴承。
工人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上下料,和根据指令更换磨损的刀具。
当这条生產线第一次全速运转起来时,在场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十台工具机协同作业,发出的不再是嘈杂的噪音,而是一种混合著高频嗡鸣和清脆切削声的、富有节奏感的轰鸣。
空气中瀰漫著切削液独特的微甜气味和金属被加工时的热度。机械臂精准地抓取,工作檯快速地移动,刀具在火四溅中,高效地雕琢著金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