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祭祀活动太频繁?那会影响我休息!(2/2)
“这就是你们的诚意?”
“比谁的嗓门大?比谁的锣鼓响?是怕天上的神仙耳朵不好使吗?”
“还有这销!请戏班,摆酒席,这些钱,拿去买几把新犁,买几袋好种子,难道不比这实在?”
他本意只是宣泄自己的起床气。
可这话落在师爷耳朵里,却又变了味道。
师-爷-震-惊-部.jpg
大人……大人他,竟然连根植於百姓心中最深处的陈规陋习,都想要一併革除!
这已经不满足於政务和经济上的改革了。
他这是要移风易俗,重塑清河之魂啊!
师爷看著陈默那因愤怒而显得格外锐利的眼神,心中只剩下排山倒海般的敬佩。
他立刻躬身道:“大人说的是!此等铺张浪费之风,確实该改一改了!”
陈默总算找到了一个出气筒,也是一个听话的执行者。
他立刻下令。
“传我命令。”
“从今日起,清河县上下,所有祭祀活动,一律从简。”
“心中有诚,三炷清香即可。天在看,不在听。”
“倡导『文明祭祀』,戒奢从简。”
“谁家要是再敢把锣鼓队敲到本官的窗户底下,影响本官休息……”
他顿了顿,改口道。
“……影响县衙办公,一律按扰乱公务论处!”
“是!”
师爷领了命,激动地满脸通红,转身就去起草告示了。
陈默看著他离去的背影,终於感觉世界清净了一点。
他重新躺回床上,长舒一口气。
这下,总能睡个安稳觉了。
他只想清净,却不知道,他这道为了“睡觉”而下的命令,又在清河县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告示张贴出去的当天,整个清河县都炸了锅。
最先欢呼的,是那些被繁文縟节和高昂费压得喘不过气的普通百姓,尤其是家中的主妇们。
往年一到祭祀,就是她们最头疼的时候。
祭品不能少,排场不能小,否则就要被邻里乡亲戳脊梁骨,说是不虔诚,对祖宗神明不敬。
半辈子的积蓄,有好大一部分都在了这些“面子工程”上。
现在,县令大人金口玉言,说这些都可以省了!
这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陈青天啊!这才是真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的好官啊!”
“可不是嘛!往年祭祀一次,家里半个月都得喝稀的!现在好了,省下来的钱,能给娃扯两尺新布了!”
“我早就觉得不对劲了!拜神仙是为了求保佑,又不是跟邻居比阔气!”
百姓们奔走相告,对陈默的感激,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那些刚刚成立“议事堂”,正愁没地方使劲的士绅们,在看到告示后,先是一愣,隨即抚掌大讚。
“妙啊!实在是妙!”
孙夫子拿著告示的抄本,激动地对眾人说:
“我等还在琢磨如何完善新政细则,大人却已將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风俗教化』之上了!”
“政令易改,风俗难移!大人此举,看似简单,实则是从根本上为我清河百姓减负,是固本培元之策啊!”
“此乃『圣人教化』之功!”
眾人纷纷附和,觉得陈大人这一步棋,走得实在太高了。
他们立刻行动起来,不仅带头遵守,还主动到各村各庄去宣讲“文明祭祀”的好处,將陈默的“懒人諭令”,解读成了泽被苍生的“圣人之言”。
於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移风易俗”运动,就这么自下而上地展开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陈默,对此一无所知。
他只知道,第二天早上,他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窗外安静得能听见鸟叫。
那感觉,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幸福。
然而,这份幸福感,在几天后,又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
师爷再一次,像一阵风似的衝进了后院,脸上的狂喜,比中了状元还要灿烂。
“大人!大人!又成了!又成了啊!”
陈默正躺在摇椅上,悠閒地剔著牙,被他这一嗓子嚇得差点把牙籤吞下去。
他没好气地抬起眼皮。
“又怎么了?”
只见师爷双手呈上一本帐册,激动得声音都在抖。
“大人!您快看!自从推行『文明祭祀』以来,短短数日,全县省下来的祭祀开销,初步估算,就不下三千两白银!”
“而且……而且百姓们把这些省下来的钱,全都……全都拿去投入再生產了!”
“买农具的,买耕牛的,修缮房屋的,甚至还有几家联合起来,准备开个小油坊!”
“市面上的交易,比往日里繁荣了数倍不止!户房那边说,这个月的商税,恐怕又要往上窜一大截了!”
师爷的声音,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惊嘆。
“大人!您这……这简直是点石成金啊!隨便一道命令,不仅淳化了民风,还……还顺带著把经济又给盘活了!”
陈默呆呆地看著那本帐册。
又……又盘活了?
他只是想睡个懒觉而已啊!
怎么睡一觉的功夫,又多了一项“搞活经济”的政绩?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就在他大脑宕机,不知该作何表情的时候,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准时响起。
【恭喜宿主,完成阶段性“安眠”任务,获得奖励:清河县誌编纂索引技术!】
陈默的瞳孔,猛地一缩。
县誌?
编纂?
一股比上次看到《拾遗策》时,更加不祥,更加浓烈的预感,瞬间扼住了他的喉咙。
他仿佛已经看到,师爷和主簿捧著堆积如山的前朝旧档,用无比崇敬的眼神看著他,激动地说:
“大人!您连县史都要亲自革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