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灯笼(1/2)
江老爷子笑著看她,“你当然是咱们家最厉害的,你们说是不是?”
“是”孩子们高声答道。
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吃完饭,几个孩子抢著去洗碗,擦桌子,柱子带著囡囡把板凳都放好。
大年初十,小华从大院门口的岗亭那领回来一份他家的信。沈如意看了一眼,这个地址应该是江建安老家的地址,“爸,老家来信了。”
江老爷子接过信,看了下信封,是他那个侄子。打开看了下,大体就是告诉他们,寄回去的东西收到了,他们很高兴,並且感谢他们。结尾处,说自己要结婚了,女方要的彩礼高,能不能借他100元。通篇说是感谢,但只字未提如何感谢,后面就是要借钱,说是借一点,但张嘴就是100元。
江老爷子嘆气,自己这个弟弟什么都好,就是找媳妇的眼光实在不好,家里全是他们母子说了算。这信一看就不是自己弟弟的意思,处处可见那个爱占便宜的弟妹的手笔。
“小沈啊,这个不用你管,我会给他们回信。”江老爷子道。
沈如意看他脸色不是很好,也没多问,点点头,“好,如果有需要帮忙的,爸你就和我说。”
江老爷子摇摇头,“没事,老家的事不用你们管。”
正月十二这天,刘嫂子来找沈如意,“小沈,赶集去吗?”
“赶集?可以啊。”沈如意道。
“对,马上到正月十五了,我想去看看有没有卖元宵的。”刘嫂子道,“在老家都是几大家子一起做,现在我一个人也懒得弄,就想著去买点。”
“我也买点,元宵我只看过別人做,自己还真不会。”沈如意道。
到了集上,还真有一个摊子卖元宵,是个夫妻店,妻子在摊子前给人称重收钱,丈夫在后面用簸箕不停的滚动里面的馅料,糯米粉一层层的把馅料包裹起来,空气中还飘著淡淡的米香味混合著馅料的甜香。
一种生馅,一种黑芝麻馅,家里江建安不在,一共七口人,沈如意打算买42颗,一人六颗。刘嫂子震惊的看著她,“小沈,不用这么多吧,这东西虽然吃著好吃,但吃多了不易消化。”
沈如意看著簸箕里比汤圆大出两圈的元宵,六个好像是有点多,那拿35个吧。元宵摊子一看她要这么多,“大妹子,家里几口人啊,咱们这元宵是现做的,现在就是放在室外,也放不了太久。”
“没事,大姐,我家人多,你给我装就行。”沈如意道,这些回去她就放空间,绝对能保鲜。
拎著一兜子元宵,沈如意跟在刘嫂子身后,家里过年备的东西都还有,现在也不缺什么,至於正月十五晚上的灯,回去她就用萝卜试试,简单方便。
“小沈,要不要豆面,回去蒸灯。”刘嫂子道。
沈如意摇摇头又点点头,“嫂子,我不打算蒸了,做萝卜灯,但是我还真想买点豆面。”
刘嫂子道,“用萝卜也行,简单,但我家子明点名让我给他蒸灯,你说一个男孩子怎么还对这个好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