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主任的投喂!(1/2)
后续的缝合过程中,陈百安发现对面的黄涛长脸型有点“类马”般变形。
因表情微变,使得脸上的麻子都更凸显了一些。
陈百安按部就班地结束了缝合:“黄老师,缝合完了,您要不再检查一下?”
“没问题的话,我就开始贴敷料了。”
黄涛是上级,主刀是他,责任也是他的!
黄涛要对整体的手术质量负责,自己只是个小助手。
黄涛给自己缝合机会是『信任』,也是教学投餵。
陈百安与黄涛不太熟,当然不敢耍什么机灵。
虽然自己有了“面板”,技术必然会提升上去,以后甚至会超过黄涛,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黄涛是有本事在身的,对对方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可以自信,不能自傲。
黄涛的心情很纠结。
发现了“宝藏男孩”,是意外之喜,但才发现了五分钟,被抢走了,是意外之『伤』!
“没问题,没问题。”黄涛都不用检查,陈百安这缝合水平绝对不弱於他,甚至比他还要更强一丟丟!
他已经碰壁一次,让自己的思维凌乱,还检查个der!
医疗的每次改革自然都不是“无稽之谈”,无论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还是后来的年薪制,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患者好的,也是想让医学生毕业后,可以有机会学到技术。
只是在实际施展过程中,千人千面了……
一个医学本科生,懂个鸡毛的医学,再天才也就是勉强站在医学殿堂门口。
年薪制是为了给医生『绩效』减负,可以安安心心地看病。
如今医学会再次『改革』,自是有一定原因的。
有这么一部分人,学习理论的天赋没那么好,但临床天赋极佳。
在以前,他们很难进入到好的平台工作,便只能去县医院甚至镇医院蹉跎一生。
在乡镇医院里,做个阑尾手术都像过年一样,还期待积累什么技术?
正是这些人存在,而且以前的学歷为上,科研为重的『选拔』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才改革。
再说了,这样改革也不影响『高学歷』、『高天赋』的人才。
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在有导师带教加成下,依旧可以让更多的本科生绝望,而且死得心服口服,在你最擅长的地方將你打击得一无是处。
你还能说什么?
比操作?比啊。
比理论,比啊。
会读书,学歷高的人,就一定都眼高手低么?
……
普外科的换药和敷料包扎操作起来就比较轻鬆了,一般手术切口都比较平整,只要用纱布与无菌垫盖上,贴上胶布,或者用长敷料贴贴上。
敷料贴也便宜,长的敷料贴才几块钱一张,还能报销,操作简单,病人的个人体感也觉得乾净舒適。
操作完后,陈百安就先跟著麻醉医生一起送患者回了復甦室。
而后再回程时,陈百安又得空看了一眼刚刚的收益。
【缝合术辅助治疗疗效,获得模擬时长4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