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马弓手关羽,愿为先登!(1/2)
阳乐城的善后事宜甫定,刘虞便马不停蹄,亲率整合完毕的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兵马,浩浩荡荡开赴柳城,协防边塞。
此刻,青龙山大营的鲜卑主力早已闻风而退,只留下满地狼藉的营盘和尚未熄灭的篝火。
刘虞的车驾一进入柳城地界,便听闻街头巷尾,百姓们口耳相传,无不盛讚明廷如何运筹帷幄,率领孤军力抗胡虏,最终等来援兵,保全一城生灵。
百姓们质朴的言语,字字句句,都指向那个年轻的身影,这让刘虞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刘备確实是这场柳城奇蹟的幕后主使人,若换做別人当刺史,这功劳八成也就真被抹去了。
有刘虞这种不贪功,不推责的州將在上边扛著,確实给刘备减少了不少麻烦。
夕阳熔金,將白狼水染成一条奔腾的血色缎带。
刘虞与刘备並肩佇立河岸,脚下是拍岸的惊涛,远处是苍茫的群山,猎猎河风捲起二人的袍袖。
刘虞望著滚滚逝水,喟然长嘆,声音深沉而感慨:
“自安帝、顺帝以来,国势渐颓,世风日下。边塞將吏,或残暴虐民以邀功,或怯懦畏敌以自保。如玄德这般,身处烽火前沿,既能抚慰黎庶,安定人心,又能外御强寇,浴血鏖战,更难得,內修农桑,广储粮秣,使边民免於饥寒,无畏兵燹。此等大智大勇,真乃顶天立地之大丈夫也!”
他侧过头,目光灼灼,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期许。
刘备微微欠身,神色谦恭而平静:
“州將谬讚,备实不敢当。此皆將士用命,百姓同心,更有州將运筹帷幄,方有柳城之安。”
“玄德放心,柳城捷报,快马已送入雒阳多日。”刘虞望向身后:“不知朝廷嘉奖,可有回音?”
鲜于辅上前一步,拱手回稟:“稟州將,朝廷文书尚未抵达。辽西战事未竟全功,料想朝廷必待尘埃落定,方会论功行赏,以彰殊勛。”
刘虞頷首,目光重新投向奔腾的白狼水:
“如此也好。待將胡虏彻底逐出幽州,再计前后之功,更为周全。诸位,且回柳城府衙,共商破敌之策!”
……
柳城县衙,府堂狭窄,烛火通明,映照著墙上巨大的辽西舆图。
刘虞端坐主位,幽州诸將分列左右,气氛凝重。
鲜于辅手持细棍,点在沙盘上代表青龙山的位置,声音清晰:
“胡狗於白狼水畔连遭重创,折损弥加、普拔两员大將,元气大伤。若属下是和连,此刻必如惊弓之鸟,唯恐我军衔尾追击。当务之急,应是儘快收拢残部,退出青龙山,龟缩回平岗老巢,方为上策。再战,徒增伤亡耳。”
刘虞並未立刻表態,深邃的目光转向下首的刘备:“玄德,依你之见?”
刘备並未急於开口,而是看向身旁的徐荣,拱手道:
“徐司马久歷边塞,战阵经验远胜於备。备斗胆,恳请徐司马先抒高见。”
此举既显谦逊,更將宝贵的进言机会让与徐荣,令这位以军功晋升的將领心头一暖。
徐荣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向刘虞抱拳。
他虽秩比千石,高於刺史,但在这战时的实际统帅面前,姿態放得极低。
能在州里主持的军议上建言,是难得的机遇,刘备的推举,他铭记於心。
“稟州將!”
“东部鲜卑,狼子野心,性如豺狼,狡诈且记仇!此番在白狼水损兵折將,顏面尽失,以和连之秉性,绝不会甘心就此灰溜溜撤走。下官料定,他必在退兵路上,设下毒计,妄图扳回一局。”
他手指猛地戳向沙盘上一处险要山隘:
“诸位请看!自白狼水南下,必经白狼山,此地乃卢龙故道,山高谷深,路径崎嶇,早已被胡人占据多年,道路废弛二百余年,形同绝地!大军难以通行,若胡虏佯装溃退,诱我军深入此地……则恐重蹈高祖白登之覆辙,有全军倾覆之危。”
刘虞眼神一凝,比之上次在蓟城时更加谨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