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宗族(1/2)
风雪依旧,天地间一片苍茫。
被厚厚积雪覆盖的楼桑村,显得格外寧静。
家家户户屋檐下悬掛的冰凌,在积雪的反衬下,闪烁著晶莹剔透的光芒。
家门口那株闻名遐邇的巨大桑树,此刻银装素裹,枝条低垂,如同披著素縞的巨人。
刘备收到州里的任命书时,默默看著那树。
突然想起少时站在树下放出豪言:“少时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叔父气得骂备,汝这般妄语,欲灭吾门也!”
“当时备不以为意,只觉得二叔胆小,后来才知道,羽葆竟是帝王专用的华盖。”
“三叔,这些年有劳你和二叔照顾了。”
大树底下,刘元起的眼眸深邃如同幽深的古井,他身材高大,肩宽体壮,穿著朴素却乾净整洁的衣服。
看到刘备艰难起步,总算步入了试图,叔父很是欣慰。
刘元起和刘子敬其实都是两位叔叔的名而不是字,包括与公孙瓚、刘备並去雒阳求学的刘德然也是名。
翻翻后汉书就知道,汉代的宗室,尤其光武后代的小宗,很多名字都是三个字,单字名、双字名用於区分家族地位,哪怕诸侯王都是如此。
乱世开启前,还没有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
庶出、贫贱者,多是三字名。
资助刘备的中山大商张世平,他就是三字名。
东汉阜陵恭王刘便亲,在大宗绝嗣后,以小宗取代大宗上位,所以他也是三字名。
刘备这一支他们家是大宗,其父刘弘是单字名,能当斗食小吏。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两个叔叔应当是爷爷刘雄的妾室所生,所以都是双字名,庶出受官场歧视,无法利用家族资源入仕当官,他俩便一直在民间经营產业。
在刘弘死后,家道中落,涿县刘氏失去了官场资源,很快沦为末等乡豪。
叔父刘元起不惜耗尽家財也要资助刘备游学,其实不是因为亲属关係,而是因为刘备已经是刘家大宗里唯一一条血脉了。
他不出头,这一大家子慢慢都会沦落到最底层。
公孙瓚这个庶出能发家,完全是因为运气好,长得帅,有老丈人帮衬才,要不然他也混不上去。
刘备这出身註定当不了经学家,那就只能去拼军功。
他一辈子走南闯北,家族硬是一点资源都提供不了,最后除了他本人以外,整个家族都销声匿跡了。
反观袁、曹、荀、杨,哪一家不是宗室子弟遍布州郡呢?
“终於走到这一天了。”
“自兄长走后,我们日盼夜盼,希冀家中有个人能做撑天的脊樑。”
“老夫没看错你。”
刘元起保持著温和的微笑,他的嘴角轻扬,透露了出一抹慈祥与宽和。
“听说春日过后,你便要去柳城了。”
“在这之前,叔父还有几句话要告诫你。”
“在这桑树前跪下。”刘元起脸色凝重,不知怎地,突然教训刘备起来。
“老夫问你,何为备?”
刘备开口道:“备(备)为箭箙,古人打猎,按五行备五色箭箙,青、黄、赤、白、黑,至黑乃全备。”
备就是弓箭的箭袋。
汉代讲求阴阳五行,四季被分为五色,贵族们每一季都要穿不同顏色的衣服以顺天时。
冬季五行属水,尚黑,五色从青至黑,標誌著一年圆满走到尽头,方为全备。
这才是备的真意。
刘元起又问:“何为玄德?”
刘备再答:
“《黄帝四经·经法·六分》云:王天下者有玄德,玄德独知王术。”
“王天下者,轻县国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贱財而贵有知,故功德而財生;贱身而贵有道,故身贵而令行。”
刘元起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