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邮袋载心赴米兰 竹纸融情绘新章(1/2)
清溪荷韵·第376章 邮袋载心赴米兰 竹纸融情绘新章
阿明揣著装有手袋样品的木盒往邮局赶时,荷染工坊里的缝纫机声正和著竹丝穿梭的轻响,织成初秋最鲜活的韵律。王婶踩著缝纫机踏板,布料在她指间翻飞,浅咖色的荷染面料转眼就勾勒出手袋的雏形,竹编荷掛件刚缝上袋角,便隨著机器的震动轻轻摇晃,像沾著晨露的苞。
“苏丫头,你看这走线还匀不匀?”王婶停下机器,举起半成品手袋,指尖拂过袋口的缝线。苏晚凑过去细看,每一针都嵌在布料纹理里,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痕跡:“王婶您这手艺,比机器裁的还规整。马可要是看到,肯定要追加订单。”正说著,隔壁印刷厂的老张推著自行车进了院子,车后座绑著一摞米黄色的纸张,纸页间还夹著几张印好的荷小样。
“苏干事,你要的內页纸和图案小样我带来了!”老张把纸张搬下,抽出一张荷图案递给苏晚,“这是按你说的,用的浅墨绿,印在米黄纸上不刺眼,你瞅瞅合不合心意。”苏晚接过小样,阳光透过纸页,让荷的轮廓多了层柔和的光晕,她又摸了摸纸张厚度,指尖传来绵密的质感:“就是这个效果!內页纸的厚度也刚好,写起字来不洇墨。”老张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我这就回去安排印刷,五百本的內页,三天就能赶出来。”
送走老张,苏晚转身进了染坊,王婶的三个姐妹正围著染缸搅动布料,深褐色的栗子壳染料里,米白色的坯布正慢慢沁上浅咖色,像暮色漫过荷塘。“李姐,泡布的时间够了吗?”苏晚问正在添热水的李姐,她是村里出了名的细心人,染布的时间总掐得分毫不差。李姐抬手试了试水温,又捏了捏布料:“刚够一刻钟,现在进染缸,染出来的顏色最匀,固色也牢。”说著便和另外两人一起,將泡透的坯布轻轻放进染缸,布料在染料里舒展,像游进浅滩的鱼群。
院子里,周师傅正带著小宇他们编手袋的竹编底座,地上摊著几捆劈好的竹丝,在阳光下泛著淡淡的竹香。小宇手里的竹丝终於不再断裂,他按著周师傅教的方法,將竹丝交叉编织,底座的菱形纹路渐渐清晰。“师傅,您看这样对吗?”小宇举著半成品底座,眼里满是期待。周师傅接过看了看,伸手调整了几根错位的竹丝:“不错,进步快得很!再注意点力度,別把竹丝压变形,编出来的底座才平整。”小宇点点头,又低下头认真编织,竹丝在他指间穿梭的速度,比昨天快了不少。
临近傍晚时,阿明从邮局回来了,手里攥著一张快递单:“苏干事,样品寄出去了,走的加急件,七天就能到米兰。邮局的人说,要是马可那边签收了,会给咱们发消息提醒。”苏晚接过快递单,小心地夹进订单明细册里,册子里已经夹了不少单据,有布料作坊的送货单,有印刷厂的报价单,还有马可发来的设计图复印件,每一张都记著清溪荷韵的进度。
“对了,我刚才在村里碰到林晓她妈了,”阿明想起路上的事,“她说林晓中午给她打了电话,说在巴黎书店看了专柜的位置,还跟书店老板聊了竹编书籤的设计,老板特別喜欢,想让咱们多寄点样品过去。”苏晚眼睛一亮,连忙掏出手机给林晓发微信:“让她把书店想要的书籤样式记下来,咱们这边正好有剩下的竹丝,明天就能编一批样品寄过去。”
晚饭依旧是在工坊吃的,石桌上摆著清炒莲藕、荷塘小炒,还有阿明从家里带来的酱鸭,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王婶说起白天染布时的趣事:“今天染到第三缸布的时候,突然来了阵风,把晾著的坯布吹得飘起来,我还以为要掉地上,结果李姐眼疾手快,一把就抓住了,不然那匹布就废了。”眾人听了都笑起来,周师傅也跟著说:“小宇今天编坏了两个底座,本来想扔,我让他拆了重新编,现在编出来的比之前还好,做手艺就得有这个韧劲。”
苏晚听著大家的话,心里暖暖的,她举起装著荷茶的碗:“咱们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等米兰的订单顺利交货,巴黎的笔记本也上架了,咱们就办个小庆功宴,好好歇歇。”“好啊!”小宇第一个响应,眼里满是期待,“到时候我要跟师傅多学几招编竹篮的手艺,以后也能帮工坊多做点活。”
吃过晚饭,天已经黑透了,荷染工坊的灯却亮得比往常更久。王婶和李姐她们还在染坊里收拾染料,把剩下的栗子壳粉末装进布袋子,封好口放进柜子里;周师傅则在院子里整理竹丝,把劈好的竹丝按粗细分类,码放在竹筐里;苏晚坐在石凳上,翻看著老张送来的荷图案小样,又拿出笔记本样品,琢磨著封面的装饰——她想在封面的荷染布料上,再缝一圈细细的竹丝,这样既显精致,又能突出清溪的竹编特色。
正想著,手机突然响了,是马可发来的微信消息,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米兰专柜的装修现场,工人正在安装竹编框架,框架上已经掛了几个空白的展示掛鉤,旁边还摆著几卷浅咖色的布料,和他们染的荷染布顏色几乎一样。“苏,专柜框架明天就能装完,就等你们的手袋样品了!”马可的消息里满是期待,“对了,我跟隔壁的皮具店老板说了你们的手袋,他也很感兴趣,要是样品没问题,他想订两百个。”
苏晚连忙回復马可,告诉他样品已经寄出去,七天左右就能到,还把他们要在笔记本封面加竹丝装饰的想法说了。马可很快回覆:“这个想法太棒了!竹丝和荷染布很配,肯定能吸引很多顾客。”苏晚放下手机,抬头望向院子里的竹筐,竹丝在灯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仿佛已经变成了笔记本封面上的精致装饰。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周师傅就带著小宇他们开始编竹编书籤。周师傅拿出一把小小的刻刀,在竹丝上轻轻雕刻,很快就刻出了一朵小小的荷,瓣的纹路清晰可见。“编书籤要比编手柄精细,竹丝得选最细的,编的时候力度要轻,不然容易断。”周师傅一边说,一边把刻好的荷竹片缝在书籤边缘,“你们看,这样加上雕刻的荷,书籤就更有特色了。”
小宇跟著学,手里的刻刀虽然有些笨拙,但刻出来的荷也有模有样。“师傅,我这朵荷刻得怎么样?”小宇举著刻好的竹片,眼里满是期待。周师傅接过看了看,笑著点头:“不错,比我第一次刻的好多了。再把边缘磨光滑点,別划到手。”小宇连忙拿出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竹片边缘,直到触感细腻光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