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春归清溪谱新曲 非遗薪火向远方(1/2)
清溪荷韵·第350章 春归清溪谱新曲 非遗薪火向远方
正月里的清溪村还带著年味,红灯笼在竹枝上晃荡,荷染布做的春联贴在家家户户门上,连荷塘边的石凳都缠著红绸带。苏晚踩著未化尽的残雪走进荷染工坊时,王婶正带著李娟她们整理新到的布料,浅粉、米白、淡蓝的布堆在竹筐里,像刚抽芽的春草,透著鲜活的气息。
“苏晚,你来啦!快看看这批新布,料又软又密,染秋荷色肯定好看。”王婶拿起一块浅粉布,在手里揉了揉,布料发出轻柔的声响。苏晚凑过去摸了摸,指尖能感受到细腻的纤维:“確实好料,北京那边要的春季汉服布料就用这个吧,染出来肯定显质感。对了,陈阳的新设计稿出来了吗?”
话音刚落,陈阳就抱著一摞画纸跑进来,鼻尖冻得通红:“苏晚姐,王婶!春季系列的设计稿好了,我加了樱荷纹、柳丝荷纹,还有咱们村刚冒芽的芦苇图案,您看行不行?”他把设计稿摊在木桌上,纸上的荷与春景交织,有的是樱落在荷叶上,有的是柳枝垂进荷塘,连芦苇的绒毛都画得根根分明。
王婶拿起一张樱荷纹的设计稿,眼睛亮了:“这个好!樱粉配秋荷绿,又温柔又清爽,年轻人肯定喜欢。”苏晚也点头:“芦苇图案很特別,把咱们村的春景画进去了,染在披风上肯定大气。你赶紧把样板画出来,下周就能开工染布。”
正说著,阿杰推著一辆小推车进来,车上放著几个纸箱:“苏晚姐,广州客户订的竹编灯笼到了,我拆开看了,染的秋荷色特別正,您要不要检查下?”周师傅也跟著走进来,手里拿著一个竹编灯笼,灯笼骨架编得细密均匀,染的秋荷色从顶部到底部渐变得自然:“这批灯笼做得不错,竹篾没劈裂,染色也没,客户肯定满意。”
苏晚接过灯笼,轻轻晃了晃,里面的烛台稳稳噹噹:“周师傅,您这手艺还是这么靠谱。对了,下个月省文旅集团要办『春季非遗展』,让咱们准备竹编和荷染的展品,您打算做什么?”周师傅摸了摸下巴,想了想说:“我想编个竹编荷塘摆件,用细竹篾编荷叶、荷,再用染了色的竹丝编小鱼,放在玻璃罩里,肯定好看。”
苏晚眼前立刻浮现出摆件的模样——青竹编的荷叶舒展,粉竹丝编的荷挺立,银竹丝编的小鱼在“荷塘”里游动,透著灵动的生机:“这个想法太棒了!到时候肯定能吸引不少人关注。您需要帮忙就说,让村里的年轻人给您打下手。”
离开荷染工坊,苏晚沿著荷塘边的小路往民宿走。雪水顺著荷叶的残梗往下滴,在冰面上砸出小小的坑,偶尔能看见几只鸭子在未结冰的荷塘里游弋,留下一道道水纹。走到民宿门口时,看见许朗正跟一个穿著风衣的女人说话,女人手里拿著相机,正对著民宿的荷染布窗帘拍照。
“苏晚,给你介绍下,这是省电视台的刘记者,来採访咱们村的非遗春季项目。”许朗招手让她过来。刘记者转过身,笑著伸出手:“苏晚女士,久仰大名!之前看了《乡村振兴》杂誌对清溪村的报导,一直想来看看,这次终於有机会了。”
苏晚请她们进民宿坐下,泡了两杯荷叶茶:“刘记者,谢谢您关注清溪村。咱们村春季有『非遗手作市集』升级、『荷塘春播体验』还有省非遗展的准备,您想先了解哪个?”刘记者喝了口茶,眼睛亮了:“先说说『荷塘春播体验』吧,听起来很有意思。”
“这个项目是跟省文旅集团合作的,等天气再暖点,我们会在荷塘边开闢一小块田,让游客跟著村民学种荷,还能体验采藕尖、剥莲子。”许朗接过话,“游客种的荷成熟后,还能自己採摘,用来做荷染染料或者荷酥,全程体验『从荷塘到非遗』的过程。”
刘记者听得频频点头,手里的笔快速记录:“这个点子太妙了,把农耕和非遗结合起来,既接地气又有特色。我能跟著拍些筹备过程吗?想做个系列报导,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的春天。”苏晚笑著答应:“当然可以,您隨时来,我们全力配合。”
送走刘记者后,苏晚刚回到办公室,手机就响了。是上海文创公司的张经理打来的:“苏晚女士,咱们合作的荷染笔记本和竹编檯灯卖爆了!春季想加推『清溪春韵』系列,能不能把村里的春景印在笔记本上,竹编檯灯加些樱、柳枝的元素?”
苏晚拿著手机走到窗边,看著远处抽芽的柳枝:“没问题!我们刚好有陈阳设计的春季图案,下周就能把样品寄给您。对了,上次您说的竹编收纳盒,要不要一起加推?周师傅最近在研究新样式,能编出荷形状的。”张经理立刻说:“要!收纳盒肯定受欢迎,咱们儘快敲定细节。”
掛了电话,苏晚翻开笔记本,把待办事项一条一条列出来:跟进春季汉服染布进度、协助周师傅准备非遗展展品、对接文创公司样品、筹备荷塘春播体验田……刚写了一半,就听见楼下传来热闹的声音。走到窗边一看,原来是村里的孩子们在展示馆前的空地上玩,手里拿著周师傅编的竹蜻蜓,竹蜻蜓上还繫著荷染布做的小飘带,在风里飞得老高。
苏晚笑著下楼,走到孩子们身边:“你们这竹蜻蜓真好看,是谁编的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仰起头,大声说:“是周爷爷编的!他还说等春天到了,教我们编小荷呢!”旁边的小男孩也凑过来:“苏晚阿姨,我们还想学风车,用荷染布做风车叶子,肯定很漂亮!”
苏晚蹲下来,摸了摸孩子们的头:“好啊,等天气暖和了,咱们就做荷染布风车,还能在风车节上展示。”孩子们欢呼起来,围著她嘰嘰喳喳地说要做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风车,苏晚一一应著,心里暖暖的——非遗的种子,早就悄悄在孩子们心里发了芽。
转眼到了二月底,残雪彻底化了,荷塘里的冰面裂开细纹,岸边的柳树抽出嫩黄的芽,连空气里都带著湿润的泥土香。苏晚和许朗带著村民们在荷塘边开闢春播体验田,周师傅编了竹篱笆围在田边,王婶用荷染布做了小旗子插在田里,上面写著“清溪春播体验区”,远远看去,像一片彩色的小森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