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新的一年(1/2)
……
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日。
腊月廿九。
华北地区某县中心供销社。
此时正值清晨时分,寒风吹拂,刮的人脸生疼。
即便顶著寒风,仍旧有许多人在供销社门口排起了长龙。
不过,排队的虽然都是当地百姓,但和几个月前的那种心情风貌,看著却是完全不同。
往日只有沉甸甸的焦虑和愁苦。
现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些笑意,而且他们身上的服装,质量也好了些,厚实了些。
队伍里,裹著新袄的方大妈左手攥著张大团结,右手攥著麻袋。
她那张皱纹遍布的朴实脸上,是带著忍不住的期盼。
今天第一批在供销社排队买到粮食的邻居都说,今天买粮,竟然不用票据和粮本了。
所以,稍晚了一会儿来排队的她,手里也就没有带票据了。
只拿上了钱。
据说,从今天起往后每一天,再也不需要票据,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自己想买的粮食。
如果不是好几人都这么说,而且前面买到粮食的那些人,她问了,对方也这么说,她是从来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排队的队伍,往前递进的速度比往日快了不少,感受到这种速度,方大妈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等了十几分钟,总算轮到她买粮了,方大妈把手里的麻袋递过去,当即提高音量喊道:
“麻烦同志,给我来二十斤的白面!”
售货员果不其然没有跟她要票据,只是確定她確实要这么多后,就开始熟练的称重。
方大妈付钱结算,拿著售货员找零的零钱,手里提著袋子,看到袋子里那白的麵粉,脸上笑容更深了。
“这白面闻著可真香,比以前的定量粮食质量还好不少嘞!”
旁边一老大爷忍不住搭话:“可不是吗!以前需要粮本粮票的时候,买到的那些粮食质量参差不齐,量还少的可怜!”
本书首发 追书神器 101 看书网,101???????????.??????隨时读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现在倒好,不限制你购买量了,我还看到有些同志一个人就买了一两百斤的粮食回去,那么多也不知道能吃多久!”
“现在不限制购买量,而且这粮食质量还更高了,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就在两人有一茬没一茬的搭话的时候,旁边的布匹柜檯,也围了不少人。
过去只有清一色的灰绿蓝的的確良布料,现在也悄然出现了好几种新的色。
而且这材质还是的!
虽然那些新多的碎的格子的纹路和图案依旧简单,顏色也算不得非常鲜艷。
但在这多年单调的柜檯上,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亮色了。
几个手里攥著钱的年轻姑娘们,嘰嘰喳喳的议论著挑哪块布好,哪块布更適合自己。
现在的布匹供应虽然依旧紧俏,想要买也得排队,去晚了,仍旧可能买不到心仪的色。
但早一点去是没这个困扰的,而且有的挑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情愉悦起来了。
方大妈结束了和旁边那个老大爷的嘮嗑,她拿著剩下的零钱,又来到日用品柜檯。
毫不犹豫的挑走了往日里看了很久,但都因为苦於没有工业券,也苦於没有货源提供的暖水瓶。
这暖水瓶可和一般的木壳、搪瓷壳可不一样了,这玩意儿全是铁的!
就是本地镇子上的,前段时间建成並运转的一个工厂出產的好东西,她可期待很久了!
而之前和她嘮嗑的那个老大爷,也满心欢喜的掏钱带走了一个大搪瓷脸盆。
两人脸上都是有著同样的喜色。
今年,真的能过个好年了!
……
千里之外的南方某个山村。
此时正值夜幕降临时分。
往日里一片死寂的村庄,现在却有了昏黄而温暖的光晕,驱散了部分的黑暗。
那正是大部队新拉的电线,在高高的木桩上掛起的一盏白炽灯,所发出的光芒。
虽然只是一盏小小的白炽灯,却也代表著电线和电灯,已经触及许多偏远地区。
这里原先是大队仓库,从前段时间开始,有几间仓库被临时改做了教室。
在这昏黄的光芒笼罩的教室大门內,除了另一盏白炽灯之外,还多了几盏煤油灯。
在昏黄的光芒映照下,教室中,那些庄稼汉和农村妇女们,围著一块黑板,认真听那个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的,年轻的农技员讲解知识。
他讲的內容是以后即將下发到村子里的四大盘和星火良种的注意事项。
在另一边,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民们,也凑在一起,眸中闪著光,跟老师学基础的简体字。
村里唯一的医生,也是附近几个村里共用的一个医生,黄晨光,这时候正在家中。
他借著昏黄的煤油灯光,整理著自己的药箱。
他宝贝得不行的药箱,最近这段时间又多了许多新的物品。
不再单单只有红药水紫药水、自己收集的几种干药材,和几个止痛片。
现在还多了几板白色的消炎药片,据说是磺胺类,还多了两瓶驱虫药,叫什么宝塔。
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几只经过包装严格密封的注射器,还有简单的消毒包。
多出来的那些好东西,都是公社卫生院下发的,每一个赤脚医生,证明自己是医生,就能去领这些能够常用到的支援物资。
就在前天,黄晨光就用新药治好了村里黄大牛家的孩子,那孩子也是好运气,拖了半个月的痢疾,正好碰上了他的新药。
直接药到病除。
期间,他还为附近几个村子里面黄肌瘦的孩子们吃了宝塔,果然,孩子们肚里的虫子消了不少。
体格也长得一天比一天壮实了。
有了这些宝贵的支援物资,许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小病小痛,当地的赤脚医生都能为百姓们解决。
虽然大病还是得往县医院甚至更大的医院走,但也確確实实地方便了百姓们的生活。
黄晨光忍不住哼起了小调,只感觉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踏实,充实了,老百姓的日子也更有盼头。
……
各地的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逐渐推广的斑斕鸡,还有助农四大盘还有星火良种。
虽然因为华夏大地地大物博,还有时间比较紧的关係,有许多的人没有亲眼见过那神奇的盘子和种子。
但消息是传播的很快的。
四大盘放土里以后,就不用担心浇水施肥除草驱虫的劳累,啥土地都能种粮食。
星火良种的粮食长得又快又好,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菜,盐硷地也能长庄稼等等。
这些消息,就跟插了双无形的翅膀一样,飞遍了大江南北。
对於今年不久后就要到来的春耕,和往年的愁苦担忧不同,反而是期盼和嚮往居多。
各种工厂里,机器设备的轰鸣比往年也听著更有干劲了。
工人们发现,机器设备出故障的概率变低了,產品的质量变高了,自己月底拿到手的工资也似乎变多了很多。
虽然生活依旧清贫,食堂饭菜的油水也不怎么多,但比往日是有进步,却是实实在在的。
车间里组织的劳动竞赛也不再是走过场,参与的工人们多了几分发自內心的干劲和热情。
在各个研究所的实验室。
在大学的教学楼。
这些地方,灯光往往要亮到深夜。
科研工作者们和教师们,还有莘莘学子们,都能感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正在向他们招手。
一九六五年末,至一九六六年初的这个冬天,註定会被歷史所铭记。
没有惊天动地的响动,却是润物无声的在方方面面的改变著。
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润物无声,如同一场在冬日里吹往全国各地的春风,影响到了无数人。
吃饱肚子,过好日子。
这个黎明百姓们世代追寻的,最朴素的期盼,从遥不可及的星辰梦幻,一步步化作了看得见摸得著的美好明天。
……
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日当夜。
正是除夕夜。
四九城。
南锣鼓巷九十五號四合院。
寒风卷著零星的雪,吹打在人们的衣物和面庞上。
天气是寒冷的,但院里住户们的心里,却是火热的温暖的。
今年的除夕夜,虽然没有了三位主事大爷,但前中后三个院,住户们在请示了后院的陈主任以后,都出人出力,决定搞一场全院跨年除夕夜。
天未黑,宴席的场地是摆在最宽敞的中院空地。
临时搭建的大灶台前,何雨柱带著老婆和妹妹,还有几个徒弟,以及院里其他厨艺还不错的住户忙活著。
傻柱是后厨里的绝对王者,大灶火气腾腾,他那忍不住喜色的脸也被照得红光满面。
锅碗瓢盆叮噹作响,几个有条不紊忙活的人共同努力下,很多大菜硬菜被热气腾腾的端上了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