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高判立下(求追读,求月票)(1/2)
冬日的阳光带著岭南特有的暖意,懒洋洋地洒在深城罗湖区东门老街附近的街道上。
空气中混杂著各种气味,有刚出炉的烧鹅油香。
有街边摊档的牛杂浓汤,有自行车铃鐺的清脆响声。
还有沿街叫卖的“香江最新流行曲”卡带里漏出的些许鼓点。
然而,在这一片蓬勃的市井烟火气中,一股不那么和谐的暗流,正围绕著街道中段一家新开张的店铺涌动。
利民水果店!
红纸黑字的招牌还透著崭新的墨香。
店面不大,但收拾得乾净利落。
瓷砖地面打扫得发亮,原木的货柜(货架)擦得一尘不染。
最吸引人的,是上面摆放的水果。
一筐筐黄澄澄的惠州梅菜柑,果皮光滑紧实,在阳光下泛著诱人的光泽,仿佛轻轻一掐就能迸出酸甜的汁水。
一串串海南香蕉,体型匀称,通体金黄,没有一丝恼人的黑斑,散发著浓郁的果香。
还有少量稀罕的进口新奇士橙,一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鲜艷得像上了釉,在这时的深城寻常水果摊上极难见到。
甚至还有一小批红富士苹果,表皮红艷,果霜均匀,看著就让人口舌生津。
以及不少的柚子,脐橙等等。
这些水果,品相之好,远超寻常。
它们安静地躺在垫著乾净软布或者泡沫垫的货柜上,像一件件精心摆放的艺术品,与周围略显杂乱的环境格格不入,也瞬间拉高了“利民水果店”的档次。
李宇,穿著一件半新的深蓝色夹克,里面是件白色毛衫,正站在店门口,脸上带著初开业特有的,混合著期待和一丝忐忑的笑容,招呼著被靚丽水果吸引过来的街坊和路人。
马二姐,唐亮,王启超,以及付三姐两口子,石勇,老周等人都在帮忙。
当然,马二姐已经是利民水果店的员工了。
“靚姐,睇下啦,刚到的惠州柑,好甜噶!”
“阿伯,香蕉,脐橙,柚子,苹果都唔错,自己吃送礼都得体!”
他的普通话带著点刻意模仿的广府腔调,努力融入著环境。
“看著是很新鲜,我买两斤苹果。”
“柚子给我来一个。”
“脐橙怎么卖?”
开业头一两个钟,生意確实不错。
这么好的水果不常见,虽然价格比旁边那些挑担推车的水果贩子要贵上两三成,但架不住品相实在诱人,捨得钱尝鲜或者走亲访友讲究体面的人,还是愿意掏腰包。
李宇和马二姐两人都忙著称重,收钱,找零,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汗。
开业生意不错,马二姐心里那点忐忑渐渐被忙碌冲淡。
李宇隨身空间的保鲜特性,简直是水果经营的“核武器”。
他可以无视季节波动,在最合適的时间去產区收购最优品质的果子,然后用空间“锁鲜”,慢慢销售,避免普通水果贩子最大的痛点——损耗。
他甚至可以玩些“反季节”或者“稀有品种”的小招,就像那些新奇士橙和红富士。当然不能过火,不然无法解释,適当谨慎用用达到效果就行。
这生意,既能发挥他的最大优势,又足够接地气,不容易惹人注目,符合李宇“低调做事,细水长流”的现阶段策略。
然而,他低估了这条街的“生態”,也低估了同行竞爭的赤裸和直接。
快到中午,人流稍减时,麻烦来了。
就在“利民水果店”门口不到五步远的地方,不知何时,聚拢了四五个推著三轮板车或者摆著地摊的水果贩子。
他们像是约好了一样,各自占据有利位置,然后,开始了。
一个穿著油腻军绿色袄的黑瘦汉子,把一筐明显有些蔫巴,甚至个別带点冻伤痕跡的柑橘堆在板车最前面,扯著嗓子吼:
“平卖!平卖!靚柑!一蚊三斤!一蚊三斤!抵食夹大件!”(便宜卖!便宜卖!好柑橘!一块钱两斤!好吃又大个!)
旁边一个围著粗布围裙的胖妇人,立刻跟上,她摊上的香蕉明显个头小了不少,而且不少已经起了黑点,她拿起一串几乎熟过头的,用力挥舞:
“香蕉!香蕉!跳楼价!八毫一斤!甜过蜜!快啲来买!”(香蕉!香蕉!跳楼价!八毛一斤!甜过蜜!快来买!)
还有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仔,直接在地上铺了张塑料布,倒上一堆品相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乾瘪的苹果,尖声叫卖:
“苹果!北方靚苹果!骨折价!一蚊斤!走过路过唔好错过!”(苹果!北方好苹果!骨折价!一块钱一斤!)
……
叫卖声此起彼伏,像约好了的合唱,精准地压过了李宇店里播放的轻柔音乐(一台小录音机放著邓丽君的磁带)。
他们的价格,低得离谱,几乎是成本价甚至略亏本在卖。
更重要的是,他们摊位的位置,恰好堵在了“利民水果店”的门口和橱窗前,形成了一道喧闹而廉价的“人墙”。
意图,昭然若揭。
就是要用这种粗暴的价格战和位置挤压,想把李宇这家新开的,看起来“不懂规矩”的水果店,直接摁死在萌芽状態!
那些原本被李宇店里靚丽水果吸引的顾客,脚步立刻迟疑了。
看看李宇店里標价“柑,一元八角一斤”,“香蕉,一元五角一斤”,“苹果,二元九角一斤”,“柚子,一元五毛一斤”,“脐橙,三元六毛一斤”的牌子。
再听听外面“一蚊两斤”、“八毫一斤”、“一蚊斤”的吆喝,巨大的价格差距瞬间动摇了很多人。
“老板,你啲柑点解贵咁多啊?”(老板,你的柑橘为什么贵这么多啊?)一个提著菜篮的大婶忍不住问。
“是啊,看起来是靚点,但差两三倍价钱喔,贵不好啊……”旁边有人附和。
很快,不少人围到了那些降价贩子的摊前,开始挑拣,儘管那些水果品质差了很多。
有的人就喜欢捡便宜,觉得碰到便宜的,买了就是赚到。
李宇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他看著门外那几个明显带著挑衅眼神的贩子,心里瞬间明白了。
上午刚开业就注意到他们了,就知道他们没憋好屁。
这不是偶然,这是有组织的狙击。
李宇的水果店来在这里,就威胁到了这些地头蛇的生意,或者,至少让他们看不顺眼了。
李宇心里虽然生气,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显得很冷静。
“这些人是故意来捣乱的,李宇別衝动。”
“要不去找街道办的人过来將他们赶走?”
“真是不要脸。我去骂他们一顿,要不打他们一顿?”
马二姐等人又怒,又担忧。
“没事。”
李宇淡定的阻止要过去跟那些摊贩评理的石勇等人。
吵架?对骂?或者也立刻降价血拼?那是最愚蠢的做法。
那些贩子多是本地人,做了多年,有积累,有关係,有经验。
若是陷入这种低层次的价格泥潭,就违背了李宇开店的初衷。
他的优势在於品质和保鲜,不是打价格战。
而且,一旦他今天屈服降价,明天这些人就能把价格压得更低,直到彻底拖垮他。
这条街的规矩,以后就別想立起来了。
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必须反击。
但要打得聪明,打得有区別度,打得让他们肉痛却无法模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